【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等特點,容易在課堂教學中出現走神等情況。就教師而言,如何拉回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都是值得教師深思的。比如說語文這一學科,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鍛煉起足夠的文字駕馭能力,從而促進整個學科的進步。
【關鍵詞】語文素養;寫作興趣;創新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寫作能力與語文素養的關聯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階段,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語文是比較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比如說對生字生詞的掌握,只要教師采取了學生所感興趣的教學策略,就會引發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而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寫作能力的提升又是至關重要的,寫作能力看似作為語文學科的分支,其實它與語文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寫作能力的發展,貫穿于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始末。第一,會增強小學生對于所學生字詞的運用技能。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平日中的基礎知識可以在寫作中得到較好的運用。第二,寫作能力的提升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寫作是一件相對來說探索以及創新意義比較大的學習行為,可以引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第三,寫作能力的提升會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的發展會培養起語文學習中較強的語感,從而提升綜合成績。
二、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也是前提,閱讀會為寫作夯實良好的地基,一方面可以積累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寫作技巧。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要從閱讀中激發興趣,觀察班中的學生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對寫作不感興趣,但是對閱讀卻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閱讀的作品種類繁多,閱讀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如何將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名言好句準確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來,這是小學生需要加強的能力。而作為教師來說,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循序漸進地加強寫作能力,是教師需要鍛煉的教學技能。在閱讀興趣的培養中,教師首先應該注意文學作品的選擇策略。對于所選擇的作品范圍,要以正能量和積極方向的為主,教師應首先對作品進行閱讀和解讀,以便在后期閱讀中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剖析。教師應該經常為學生推薦或者朗讀優秀的文學作品,讓文學作品成為學生學習的范例,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并將文學作品中優秀的寫作方法滲透到個人的寫作中來。其次,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啟發性教學,即對兒童所讀的作品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問題的選擇中,應該多以啟發性問題為主,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增強思維的碰撞。再次,閱讀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過程,而教師在其中必定要發揮從一而終的效用力。
(二)以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寫作教學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比較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直接講解法、情境導入法、強化教學法等。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所接觸的世界不斷豐富,自然會對教師教學的豐富性提出了要求。教師應該學習更加先進的寫作教學方法。
實物觀察法。所謂寫作的初級階段,一是觀察實際生活,二是將所觀察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啟發教師可以采用實物觀察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性寫作訓練。在實物觀察教學方法中,應該注意由簡到難的教學方法,從一開始的靜物觀察到后期的動態觀察,教師應該制定起比較完整的教學方案。在觀察中,教師應先對觀察的對象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以啟發性、提問性語言為主,引領學生深入觀察,并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提升寫作能力和技巧。實物觀察法的優點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新鮮有趣的事物引發學生的觀察熱情,提升寫作的欲望。
語言表達法。許多人認為寫作和語言表達之間是獨立存在的,但是其實二者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只不過在語言轉化為書面表達的過程中,不同語文程度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這就啟發著教師還可以采用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即時性和轉化性,即在教學之中先讓學生用語言對所要寫的事物進行描述,描述過后再運用一定的修辭方法在自己的作文中表達出來。這種方式第一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也可以讓學生找清表達核心點,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突出文章的表達中心思想;第三是在語言到文字的轉化過程中,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讀寫能力,對于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感官刺激法。人有五官,不同的器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成年人習慣用大腦思考問題,而兒童則習慣用感官去認識世界,所以,調動兒童的感官認識也是提升寫作興趣的一大策略。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運用引領學生觀看視頻、觀察風景、傾聽音樂等方式充分運用起學生的五官,以感官刺激為基礎,將真實的感受采用修辭性語言描述出來,就成了一篇帶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作品。運用感官刺激法,一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的好惡表現得十分明顯,喜歡與不喜歡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二是有助于加強小學生的真實感受性,老舍先生曾經表達:“要想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從記錄真實生活開始,你見到一陣風、一陣雨,就將它記錄下來,不要以為現在覺得沒有什么作用,不定哪天需要描寫一段疾風驟雨的景象,這段文字就能夠用得到了。”真實是寫作的重要條件,而感官的真實感受也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興趣的策略之一。
(三)拓寬學生知識面,運用熱點新聞
通過觀察也不難發現,學生對于新鮮發生的事件總是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關注度也會比較好。教師應該準確把控學生的關注點,從熱點新聞入手,最大限度地對興趣進行調動。熱點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所以寫作素材也用之不竭,但在運用這一方式時教師應該注意熱點新聞的選擇,在選擇時應該以正面積極健康的新聞為主,給予學生正確的氛圍引導。將熱點新聞作為素材引導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是符合時代的發展,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學生的知識也應該注入新的血液,而教師首先應該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更新換代,確保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二是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小學生的文學知識面還是比較狹隘的,而運用新聞熱點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課本知識以外的世界,在寫作時可以增強天馬行空的思維性,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思維發展。
(四)教師做好引導工作,激發學生創新性
教師在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是集引導與教學為一體的,但是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才在教學中占有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是導向作用居多,所以說,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導向作用,讓學生成長為學習的主體,不斷地引導學生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認識新鮮事物,并對所認識的事物進行后續講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多想多寫,并將作品大膽地展示給大家,并以鼓勵表揚為主,以批評指正為輔。在具體的寫作內容之中,教師也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寫作模式,否定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而是應該鼓勵學生將自己所創造的作品背后的含義進行闡述和講解,并對學生的創新部分及時進行肯定,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的興趣。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了寫作興趣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 性,無論是對讀寫能力的促進作用,還是對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性,寫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將啟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而在提升策略中,教師既要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同時也應該運用感官、熱點新聞等多個元素,只有雙管齊下,方能提升和促進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簡介:鄧云,女,1971年生,廣東省茂名市人,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