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林
【摘要】優秀的本土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傳統美德,是滋養一地文化發展的重要營養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縣城,舟曲是甘南“文化大縣”之一,具有許多優秀且多彩的本土文化。在舟曲幼兒園教育中融入這些優秀的本土文化,將會極大開闊幼兒的視野,完善幼兒的知識體系,進而提升幼兒的文化修養,對今后幼兒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進一步形成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舟曲優秀本土文化在幼兒園當中的滲透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探究如何更好地使這一教學策略在當地幼兒園中開展下去,并將會對全國其他地方幼兒園產生哪些借鑒之處。
【關鍵詞】優秀本土文化;幼兒園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幼兒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和基礎環節,幼兒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學生能不能適應今后的學習過程和成為有用之才。幼兒教育的方法有許多種,其中,在幼兒教育中引入當地優秀的本土文化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舟曲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優秀文化的地區,當地的民俗民風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基本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合。在舟曲本地的幼兒園教學中引入這些優秀的本地文化,將會使處在思維啟蒙期的幼兒感受到祖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悠久綿長,促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教師要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穿插和融入本地優秀的文化
在對幼兒進行本土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培養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如何提升幼兒學生對于本地優秀文化的認同感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要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進行理論層面的認識與學習。教師在課時安排過程中,要在根據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穿插融合當地的優秀本土文化,使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符合他們年齡段的知識,而且也能夠接觸到當地豐富悠久的優秀文化,提升自身對于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在舟曲當地的幼兒園中,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可以穿插和引用一些具有舟曲特色的優秀文化,比如舟曲的刺繡和繪畫在全國都比較有名。結合這一優秀文化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向幼兒對這一部分的文化進行一個展示,具體可以通過讓他們觀看教師的演示或者親自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幼兒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穿插講解一些這些優秀本土文化背后的故事,進而使幼兒對于本地的優秀文化有一個更加立體、全面性的認識。
二、教師要努力營造讓幼兒體驗本土優秀文化的氛圍
本土優秀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一種濃郁的教育環境,只有在一種濃郁的本土文化學校環境中,教師才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工作,而學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也才能對優秀本土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對本土優秀的文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想象與創造。教師在營造一種能夠讓幼兒對本土文化具有體驗性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努力使這種教學環境與學生之間具有親密度,讓幼兒喜歡上這種教師營造的本土優秀文化氛圍,并能夠不斷使自身體驗到這種氛圍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向當地的幼兒介紹本地優秀文化時,舟曲本地的教師就可以依據當地特色營造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比如說舟曲當地的民間音樂非常具有特色。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可以為學生營造這樣一種富有當地音樂特點的教學環境,像具體的可以邀請一些當地的民間音樂傳承人到幼兒園里面來,為幼兒學生呈現一場富有當地特色的音樂饕餮大餐。音樂具有非常強的感染性,學生在這樣一種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間音樂氛圍中很容易被吸引進去。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的這一時機,適時出擊,讓學生體驗到本土文化的強大魅力,進而使他們能夠進一步探索、研究下去,提升自身的本土文化學習水平和能力。
三、教師要在幼兒學習本土優秀文化過程中發揮課堂與家庭結合的教育功能
在幼兒教學中,除了和教師接觸密切以外,幼兒最親密的人和最熟悉的環境就是他們的家人和家庭了。因此,在將舟曲優秀本地文化滲透到當地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家庭與幼兒園通力合作,共同把當地優秀文化融入幼兒的日常學習過程中。比如幼兒園會定期組織幼兒的家長開展家長會,在家長會中,教師就可以和家長就舟曲本地的優秀文化如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展開進行探究。幼兒教師可以就舟曲本地的剪紙內容對學生展開教學,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安排學生在家庭里面也可以進一步進行剪紙學習。通過這樣一種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協作的方式,讓學生對本地優秀文化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舟曲本土的優秀文化,進而使學生的本地優秀文化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強。
四、結語
在幼兒教學中開展本土優秀文化教學,一定要做到既要符合當地的文化特點,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天性。具體的,以舟曲本地優秀文化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教學為例,可以在課程設計中穿插當地優秀文化,同時也要營造濃厚的本土文化教學氛圍和打通家庭和課堂之間的交流壁壘。通過具體實際的教學,真正使舟曲本地優秀文化融入幼兒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魏娜.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教育,2016(6)
附 注
本文經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課題被列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