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摘要】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是制約小學語文成績的關鍵因素。分析影響小學生習作水平高低的原因,換一種視角審視習作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大有裨益。筆者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對此略談點滴看法。
【關鍵詞】小學習作;影響因素;審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面臨著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寫。小學生作文難寫的原因何在呢?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三條。
一、生活面窄
從課堂到課堂的教學模式,是目前小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由于應試教育的暗流涌動,各種家教的肆意掠奪,以及課外興趣特長班的全面侵入,學校的活動性課程和環境課程被消解和淡化,社會實踐的機會幾近于無。大千世界,日新月異,能見者幾何?外面的社會豐富多彩,小學生能參與多少?再加上網絡的覆蓋、微信的填充,在低頭一族的浩蕩大軍中,小學生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有生力量。
學生整天被困在學校的課堂上、家教的圍城里、課外班的奴役場上,連那洞燭探微的心靈世界,也處于一種被擠壓,或者是被封閉的狀態,而“言為心聲”,在這種褊狹的圈子里,在作文中能發乎什么樣的瑰麗景象呢?有多少素材能成為作文中的題材呢?所以,在小學生的作文中,往往出現編造、移植的事例多,模仿成人說話和說假話的多,敘述真人真事和表達真情實感的少。
二、閱讀量小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古人用淺顯的表述來說明寫作與讀書的關系。讀書可以為寫作的人提供文本的范例、結構的模式、語言的美感與表達的技巧,因為初學寫作的人,模仿總是免不了的。哪怕是大家和名家,開始寫作時也是在所難免。好的作品,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化、情操的熏陶、寫作技巧的吸收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小學生的時間幾乎被各科課程、家教補習和課外輔導所侵占,全民讀書的氛圍沒有形成,閱讀的時間不能保證,不少學校沒有為學生征訂報紙雜志,不少圖書在架上閑置,甚至灰塵滿面,就連那指定課外要閱讀的課文也不能很好地做到閱讀,小學生沒有讀過《安徒生童話》和冰心的《繁心春水》,不乏其人;不知道《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話》和儒勒·凡爾勒的《從地球到月球》,更是不乏其事了。
由于閱讀量太小,小學生知識面也就顯得過窄,再加上不懂文法、措辭和結構,不懂得敘述和描寫的區別,不清楚議論和說明的內在聯系,更不懂得不同文體有不同的開頭,說明文卻以地點開頭,議論文又以時間開篇,凡此種種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在小學生的作文中,千篇一律的開頭、千人一面的文章、似曾相識的標語口號式的結尾,八股式的切蛋糕和拼積木式的結構也就比比皆是。
三、書面文少
小學生的作文課,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從三年級開始才有習作課。以四年上學期語文課為例,對教學時間的安排,習作1—7課,14課時。這其中還要分大作與小作,所謂大小作就是字數上的區別。大作字數多一點,小作字數少一點。大作300字左右,小作也就200字上下而已。這樣下來,能用書面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單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等教學要求,也就很難達到目的了。照這種訓練數量的要求,要使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是很難的。有的學生既不寫日記,又不寫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文,更沒有嘗試詩歌和散文的機會,頂多不過看看搞笑視頻、發發問候的微信而已,這樣怎么能寫好作文呢?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熟能生巧,只有多讀多寫多練,才能使自己的筆力長進。有的學校文化氛圍不濃,櫥窗板報沒有,即使有個板報欄,也是由教師越俎代庖,不讓學生動手動腦。學生練筆的機會少了,既不能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又不能“寶劍鋒從磨礪出”,那就會將作文當作一種負擔,甚而厭學棄學,一到習作課就喊頭疼。
所以,在小學生的作文中,食古不化、食知不化的現象普遍存在,亂用典故與隨意引用名人名言和生搬硬套的作文滿眼皆是。不能說好話,更不能說好自己的中國話的大有人在。一旦習作起來,板著面孔教訓人的架勢,人云亦云的學生腔。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生生活面窄、閱讀量小和書面文少的情況,要改變小學生作文難作的局面,學校就要把作文教學納入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雙軌道。
從說到寫是作文教學的一條基本途徑。低年級是重點進行說話訓練的階段,以幫助學生作好寫話、作文的準備。中年級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學習內容。中年級也是小學作文訓練由段到篇的過渡階段。高年級是小學作文訓練的重要階段,既擔負一些作文重點項目的訓練任務,同時又注意小學階段作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每個階段,各有側重,但總體教學目標是一致的。
此外,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為學生提供閱讀圖書和雜志的條件和時間的保證,“生活在別處”,讓學生多春游、多遠足和多參觀訪問,走上社會生活的大舞臺。最大限度地結合課內課外,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讓學生把文章寫通順、寫達意和寫得感人。同時,教師也要轉變思維,確立大語文觀念,在作文教學中改革創新,不斷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和提高人文素質,讓學生從中汲取大量營養。教者也要言傳身教,親自下水作文,讓學生寫作有范例,下筆有規矩,以規矩成方圓,互批互閱,相得益彰。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