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章珍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學校更加注重教師的教學向簡約有效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本文從明確目標、提煉內容和增強對話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希望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明確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明確目標——找出簡約有效課堂的方向
(一)以學生為中心
新課標提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說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積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不僅能夠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客觀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應該積極了解學生在理解課文時的重點、難點和興趣點分別是什么;然后,教師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內容是沒有掌握的;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發展情況,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
(二)充分開發教材內容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還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憑證。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就像是一個擁有鮮活生命的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個性。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應該符合文章內容呈現出來的特點。首先教師應該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編者的意圖,這樣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加符合教材的特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與文本內容相匹配的目的。現實教學過程中,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呈現出目標過多導致目的不明確、不清晰的特點,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應該做到“少而精,小而實”。這樣能夠將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從而實現將多個目標整合為一兩個核心目標的目的。例如教師在研究《山中訪友》教學目標制定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將教學目標定為讀好課文:1.通讀課文,學生做到正確、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閱讀后能夠完成課文主要內容的填空;2.讀懂課文,學生能夠了解山中訪友中的“友”指的是什么,另外說出作者為什么將山中的一切比作自己的朋友。
二、提煉內容——把握簡約有效課堂的主體
(一)把握教學目標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依據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重點體會、感悟、賞析和積累,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山中訪友》時,根據“讀懂課文,學生能夠了解山中訪友中的‘友指的是什么,另外說出作者為什么將山中的一切比作是自己的朋友”這個目標,教師精選了課文中的三、四、五段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重點:第三段講述了山中的古橋是作者的朋友,并向讀者介紹了古橋;第四段講述了作者的朋友小鳥,并向讀者講述了小鳥的有關內容;第五段講述了作者的朋友山泉,并向讀者介紹了山泉的有關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抓住“熱愛”和“喜愛”二字,并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能夠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能讓學生明白作者將大自然中的一切視為自己朋友的原因。
(二)理清教學思路
清晰的教學思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有效性。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理清思路,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教學思路就是圍繞中心句或者中心詞提取出來的核心問題,用“一條線”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可以將這條線上的內容精確為幾個詞或是幾個字。這幾個詞或是幾個字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概括,這樣能夠避免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出現泛泛而談的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思路: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根據這樣的教學思路,教師選取4—15段作為主要的內容,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提煉課文中的關鍵詞,然后教師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作者對閏土的描述,并在閱讀文字過程中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三、增強對話——構建簡約有效課堂的溝通紐帶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課文之間進行有效對話的過程。增加對話是構建簡約有效課堂的溝通紐帶。教師和學生構建溝通紐帶過程中通過交流經驗、分享心得,從而實現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增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應該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和消化,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還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中;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三是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想法,并在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過程中發揮指導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就體現了這樣的內容,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你們認為閏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我認為閏土是一個以身犯險的人。”教師聽到學生的回答后十分詫異,問:“你是從什么地方找到的呢?”學生回答:“從‘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這句話中,我認為他是一個以身犯險的人。”教師就勢引導:“以身犯險是明知前方有危險,還是要親自嘗試,我們通過這句可以了解到閏土的機智勇敢,而不是以身犯險。”這樣,機智、勇敢、可愛的閏土就根植于學生的心田,為下文的理解做了鋪墊。
四、結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從明確目標、提煉內容和增強對話等方面著手的方式,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