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蘭
【摘要】隨著逐漸深入的小說教學研究,解讀小說的方式和角度也不斷增多。比較法不僅是教學手段,還是閱讀方法和思維方式,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對兩段內容或者兩篇文章的異同進行辨析,對它們進行研究、分析、比較,這不僅有利于學習者對文章內涵深刻理解,還能幫其對事物本質更加全面地掌握。因此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對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進行簡單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比較法;高中語文;小說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就是小說教學,小說篇目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并且由于我國高中教育近幾年一直在深入實施新課改,在小說教學中涌入了很多全新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小說進行解讀的時候能夠利用比較法、建構主義、文學倫理學批評、現代敘事理論、接受主義美學等多種教學理念,而其中比較法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喜愛,在小說教學中經常運用。
一、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運用比較法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高中教育階段設置高中語文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在語文閱讀活動中人們深入探究文本時所擁有的個性心理特征指的就是探究能力,這一能力對語文學習者運用、創新、求證、探究以及質疑的能力和意識較為注重。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運用比較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小說的藝術特色、思想特征等。不同的小說所具有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是不同的,其作者的文化修養和思想素質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因此運用比較法能夠引導學生對小說的本質特點進行探究,開闊學生文學視野的同時,還能夠對他們的探究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二)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比較法能夠將事物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充分地揭示出來,綜合、概括、比較分析不同小說文本之間的差別。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時,綜合、分析、比較等思維活動都是學生進行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作用,這恰恰迎合了新課改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并且對于相同的小說內容,不同的讀者感受不盡相同,因此通過比較閱讀,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觀點自由地表達出來,學生對比鑒賞文本之后回答的方式和答案都不需要相同,這樣有助于促進教學改革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實施。
二、比較法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運用
(一)比較法在導語中的運用
作為語文教學的第一環節,導語不僅需要將課堂教學內容揭示出來,還需要激發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將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盡可能地激發出來。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導語對整個教學過程而言至關重要。
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導語環節也可以使用比較法,首先,在導入課題時對文章標題進行比較。比如在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指出整個文章圍繞主人公翠翠開展,讓同學們比較“翠翠的故事”“邊城”這兩個題目哪一個比較好,讓學生懷揣著疑問和好奇深入文本閱讀。其次,在導入課題的時候,對人物性格進行比較。比如筆者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這一文章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闡述自己對林黛玉性格的認知,部分學生認為林黛玉愛使性子、小心眼,也有學生認為林黛玉有才華、多愁善感,之后再讓學生閱讀文章,這樣學生就能夠再一次了解認識林黛玉的人物個性,從而對小說閱讀也會更感興趣。
(二)比較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只有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場景,才能夠更好地閱讀鑒賞文學作品,因為文學作品的個人色彩和主觀性較強。學生只有在鑒賞閱讀的時候才能夠對文章的文學價值加以了解,發現作者創作文章的目的。因此為了讓高中生能夠更好地鑒賞和品味小說,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利用比較法讓學生對小說所包含的審美活動和審美對象進行對比,讓其對小說所包含的藝術性有更深的體會。學者朱光潛先生就曾說過,比較是得到一個價值的途徑之一,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
筆者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將比較法運用在比較小說內部內容上,比如筆者經常采用朗讀比較法,讓學生對小說中描寫人物的內容進行朗讀,讓學生把自己對人物心緒、說話神態、語速、語調和語氣的把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文本所采用的朗讀方式定然會有所差距。筆者在學生朗讀之后讓其對朗讀的效果進行評述,進而反思小說的主題、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這一方法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顯著,由此可見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比較法具有較大的運用價值。
三、結語
上述內容是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對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比較法運用的簡單介紹,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還有很多,其不僅僅可以在閱讀教學、教學導入等方面運用,還可以在學生小說評論習作的過程中運用,并且比較法的教學效果顯著。因此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還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徐孝武.對比教學效果顯著[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章桂周.比較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介入思路與意義[J].語文教學通訊,2012(3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