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要】音樂劇是從歐洲的歌劇發展創新而來的一種高雅的藝術,也是當前藝術學院常用的一種教學檢測方式,還有很多藝術院校增設了音樂劇表演專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素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音樂劇演唱方法的研究過程中。本文對音樂劇中的美聲和流行唱法進行了研究,為了給音樂劇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需要將兩者進行融合,這是音樂劇的未來發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要對音樂劇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創造出更多優秀的音樂劇形式。
【關鍵詞】音樂劇美聲;流行唱法;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音樂劇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音樂劇的演唱形式也是多樣的,最為突出的的就是音樂劇的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性,但音樂之間是能夠進行融合的,流行與美聲的有機結合,開始在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中自成體系。通常情況下兩者配合使用,會產生“1+1>2”的藝術效果,現已成為音樂劇的主要發展趨勢,音樂劇教學課堂作為音樂劇表演人才培養的搖籃,與時俱進,使音樂劇的教育事業滿足音樂劇的發展要求。
一、加強學生的聲音訓練
在進行音樂劇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聲音特點和能夠承擔的音域,這樣才能在教學內容的制定時,根據學生的聲音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開展針對性教學,在進行音樂劇的聲樂教學課上,要對學生的聲音進行訓練,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能夠讓學生掌握歌唱技巧,明確自己發聲的處理重點。練習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的假聲學習,音樂劇的前身是歌劇,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需要真實的發聲,這種發聲特點就能夠增強學生的聲音強度,教師要制定系統化的培訓計劃,讓學生的演唱更加清晰和專業。
在進行音樂劇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聲音力度進行訓練,演唱聲音具有明暗的區分,教師要在同一個聲區內,讓學生通過演唱來進行強弱的調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聲音的變化規律,這種教學練習能夠加強學生的演唱層次感。訓練過程中不能一味的進行發聲訓練,還要讓學生學會控制氣息和運用聲音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共鳴腔,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嘶吼和破音的練習,達到聲音的收放自如。
二、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
在進行音樂劇的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多做一些美聲和流行唱法結合的訓練,訓練內容不能是單一的枯燥的基礎知識訓練,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機會,與一些劇場進行合作,開展教學實訓課堂,讓學生在進行音樂劇表演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實訓課堂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直接接觸到舞臺,增加學生的經驗。還可以聘請專業的音樂劇演員對學生的演唱進行評價,真正的讓學生明白美聲和流行音樂結合的演唱方式,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來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規模的演出,有能力的可以進行音樂劇作品的創作,讓學生自行安排角色和表演內容,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還能夠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樹立團隊意識,這對以后的音樂劇表演具有中重要意義,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看不同題材的音樂劇,將一些優秀的表演進行學習和借鑒,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還能夠通過對音樂劇的研究分析,制定出符合自己聲音特點的發生方案和發聲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創新教學內容
在進行音樂劇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常常使用國外的一些經典曲目作為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音樂風格的養成,會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演唱形式產生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開展多元化教學。在進行教學作品的選擇過程中,也要遵循音樂形式的多樣性原則,不能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來進行教學曲目的挑選,要多選取一些美聲和流行唱法融合的曲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對學生的聲音特性進行明確,了解學生喜歡的演唱形式,很多音樂劇教師對流行音樂存在著一些偏見,教師要及時的做好自我調整,對市場上的流行音樂要多觀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演唱形式來進行教學曲目的的確立。
四、總結
優秀的音樂劇作品離不開音樂作為基礎,音樂的表達能夠講劇情更好的進行演繹和說明,觀眾能夠通過演唱時演員的動作神態更好地了解演員的情感變化。音樂劇的演唱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將美聲和流行唱法進行有機結合更能夠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藝術體驗,在進行音樂劇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觀眾審美的變化要求,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制定,創新現有的教學理念,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項菲.音樂劇美聲與流行唱法相融及其教學探究[J].當代音樂,2017(2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