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燕 閆君蘭
【摘要】古樂府詩《木蘭辭》是我國古代北朝民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歌劇《木蘭詩篇》正是取材于此。《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是歌劇《木蘭詩篇》第二樂章《塞上風云》后半部分的一首夢幻曲,本文通過對歌劇這一片段中木蘭在夢境里身份的轉換進行分析與歸納,深入了解木蘭這一階段的內心情感,以此揣摩木蘭在這一唱段中的人物形象及如何去演繹、演唱這一唱段,通過夾敘夾議的方法將花木蘭的這一唱段充分剖析。
【關鍵詞】木蘭詩篇;人物形象;藝術特征;演唱處理
【中圖分類號】J676 【文獻標識碼】A
一、《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創作背景
《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是《木蘭詩篇》的第二樂章《塞上風云》后半部分中的一個唱段。本段講述的是木蘭在與敵人的一場對戰中巧計獲勝,大敗敵人,正與眾將士歡欣鼓舞地慶賀之時,敵方的殘兵敗將在暗處將一支箭射向毫不知情的劉爽,木蘭在生命攸關的時刻奮不顧身地沖向劉爽替他擋下一箭。這個唱段是木蘭在重傷昏迷之時夢中的一段內心剖白,表達了一個女子對和平安定與愛情的渴求和向往。
二、《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藝術特征
木蘭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女性,比如歌劇第一章《替父從軍》,一開始呈現給觀眾的是木蘭在織布機旁織布的情景,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家碧玉的女性形象。木蘭和大多數女性一樣是溫婉賢淑的,直到戰亂爆發,年邁的父親要被征兵,木蘭展現出了不同于一般女性的果敢和大義,犧牲小我,以忠孝為先。
(一)唱段中木蘭人物形象分析
在《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這一唱段中,木蘭主要展現的是女子形象。在戰場十余年,她既要為戰事殫精竭慮,又要小心翼翼掩飾身份,這其中的辛酸疲倦定然非常人所能想象。當她為救劉爽而深受重傷,在昏迷不醒意識不清的夢中,她終于可以卸下“偽裝”回歸女兒身,這使她感到無比輕松愉快。在戰場上她是所向披靡、機智勇敢的英雄,但內心底她還是一個渴望愛情與安定和平的平常女子,于是在夢中與所愛劉爽的相逢使她倍感喜悅,她比一般女子更加豪爽大膽,因此敢于直接和劉爽表明愛意,但同時她又具有一般女子的細膩,想說又有些羞澀。
(二)唱段語言內容分析
《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這一片段主要表達木蘭的深情和委婉,在歌詞整體的咬字上應該果斷簡潔,但要注意不能生硬,要把握木蘭此時的人物形象和內心情感,要柔美連貫地演唱,要帶有一定的述說性。如第一句“啊,哥哥”,歌詞中的“啊”為字頭音,演唱之前應該將氣息放在恰當的位置,將情感調整至飽滿的狀態,具有力量但又不能失去彈性,像說話一樣娓娓道來,在情感上要注意帶有女子的嬌羞與含蓄。“你聽啊,你聽,百靈鳥唱的多么動聽。你聽啊,你聽,它也在傾訴著愛的心聲。夢里依偎在你的懷中,想說愛你卻又不能,這苦澀的滋味啊,讓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這里充分表現了木蘭作為一個平常女子對于愛人滿懷情愫的內心。“可是我的心愛的劉爽,我卻只能在夢里與你相擁,只能掩藏著自己的愛意,我想向你表明我的心跡,可是只能隱忍在心底。”這里應充分了解體會木蘭那種一腔愛意化為聲聲嘆息的無奈和糾結。
三、《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情感分析
歌詞“我最親的人”中“最親”二字為閉口音,但在演唱時音調又較高,因此這個字往往難以很好地演唱,所以,在出現這個字或者類似的閉口音時,在“我”的基礎上盡量保持口腔內部的穩定不變,唱到“親”字時給一個微小的字頭,讓腔體不要隨著字而變“扁”變“窄”。“讓這綠葉鮮花為媒”中的“葉”和“媒”也是同樣的規律。歌詞“你聽啊,你聽”這部分音區跨度大,要注意喉頭的位置,不能抬起來,氣息要吸得深,運用真假聲混合的混聲唱法。當高音能夠完成時,可以采取“以情帶聲”的辦法,置身于木蘭的角色中,這樣在達到技巧的情況之下也最大可能地將音樂的美感、木蘭的世界呈現給觀眾,做到聲情并茂,感人至深。
“我最親的人,靠近我讓我感受你的溫暖......讓這綠葉鮮花為媒,讓著藍天流水作證,我的愛將與你,啊,相伴終生。”這是本段的結尾,也是本段的高潮之處,這幾句歌詞要重復兩遍,將木蘭對劉爽的愛意作了強調,讓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木蘭心中對于劉爽的愛意是深沉而豐滿的。歌曲的結尾男主角劉爽也加入了演唱,“讓綠葉鮮花為媒,藍天流水為證,見證二人忠貞的愛情。”掀起了本段甚至歌劇全篇的高潮,讓聽者無不感到愛情的浪漫。這部分歌詞在演唱時應該像朗誦一般,要配合情緒打造起承轉合的情感走向。
參考文獻
[1]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