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要】本文主要就趣味識譜教學,以及如何提高學生識譜注意力等方面舉例展開論述如何提高小學生識譜能力。
【關鍵詞】識譜教學;有趣;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識譜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音樂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表現(xiàn)音樂的有效手段。
一、游戲識譜,寓教于樂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對教學的成功起著定向作用,教學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fā)展。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在游戲《小青蛙跳跳跳》這一課中,我把學生分為7組,每組都有一張卡紙做的大大的荷葉,每個荷葉上寫上一個音符,我來扮演小青蛙。我先讓每位學生認清楚讀一讀自己小組所拿的音符荷葉,然后我告訴他們:“游戲的名字叫小青蛙跳跳,小青蛙會隨機唱出一個音符,如果這個音符是你們小組的,你們就要全體起立,讓后小青蛙將會跳到你們的荷葉上,在荷葉上面跳幾下,你們就要把小音符連續(xù)唱幾遍。”先是有順序地跳,然后是無順序地跳,接著難度加大,小組之間互換音符。這個識譜游戲要循序漸進,每節(jié)音樂課之前都可以玩一玩,讓學生對音符、対音高都有一個固定的概念。
二、轉變角色,教學相長
雖說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但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與共同發(fā)展,課堂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就要使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轉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提高學生識譜注意力
識譜教學是一項專業(yè)技能型學習,趣味識譜無法長期占據(jù)課堂教學的主體,適當選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識唱譜的能力才符合學生音樂學習的規(guī)律。一味地以教師為主角的一言堂是最缺乏活力的課堂,而互動性學習往往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分句教唱較簡單的樂譜時,我讓學生在書上用手指著樂譜,我邊教唱邊巡視,走到誰跟前,只要他指的正確,我就會給他豎一個大拇指,表示鼓勵;在跟琴演唱樂譜時,我會提前告訴他們,我的鋼琴會隨時停下來,隨機叫一個學生說出我彈到哪一行哪一個小節(jié)。在我范唱樂譜時候,我會故意唱錯一個不涉及太大原則的節(jié)奏(如休止符沒停,或者是尾音四拍唱三拍等等),讓他們找錯誤。通過以上種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動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顯著。
四、適當簡化識譜教學
識譜教學是一項長期持久性的教學任務,應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不能一蹴而就。識譜只是學習音樂的一種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獲得音樂文化修養(yǎng)(不只是音樂知識技能),通過音樂教學使他們獲得身心的發(fā)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對識譜教學過高要求和過分投入,只會給音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適當簡化識譜教學,不僅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成以上教學目標。
(一)師生接龍唱譜。
師生接龍唱法是很受高年級學生喜歡的一種方式,老師唱前一句,學生接后一句(或者是師唱前半句,生接唱后半句),然后互換,這種方法遵循的原則是,難點部分由老師先唱,相對簡單的樂譜由學生接口唱,老師唱的過程既是示范的過程,也是學生聆聽熟悉樂譜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優(yōu)點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提高了他們的參與感,激發(fā)他們尋求成功的喜悅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學習的持久性提供了動力。
(二)找出相同或相似的樂譜
識譜教學,也要學會詳略得當、層次清晰、提綱挈領,很多歌曲的旋律是重復的,一句句地重復教唱只能事倍功半,教學效率低下,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蘇少版四年級上冊《四季歌》里面,有一些樂句是相似或相同的,那么通過學唱其中的一句樂譜,讓學生找找相似或相同的樂譜,這樣,整首歌曲的主旋律樂譜經過這樣主干提拉,不但脈絡清晰,還解決了容易混淆的相似樂句的難點,學唱也變得不那么枯燥。這種識譜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學生的認譜技能,加深學生的記憶能力。
識譜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學習任務,它不能一蹴而就,不但需要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孩子們的識譜興趣,更需要老師們長期耐心的指導,希望筆者從教十八年的識譜教學經驗,能給各位音樂教育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孟媛.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識譜教學[J].科普童話,2015(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