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的音樂教育以及在當下的音樂教育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對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全面具體的論述,并提出一些今后發展的建議來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音樂教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高中音樂教育是當今教育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領悟與體會。
一、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之下,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度逐漸提高,而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變得愈發重要,不僅僅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占據很高的地位,而且藝術教育在社會背景中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帶給新世紀嶄新的面貌與姿態[1]。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這個改革進程中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高中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個載體,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再加上高中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所以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音樂能力。
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助于陶冶情操同時提升人的道德水準;其次,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健康心理并調節人的自身情感;然后,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提高人的審美趣味;最后,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由以上可以看出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很多積極的作用,同時讓學生們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對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2]。
目前,很多學校里不約而同都出現了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反感現象,失去了最初學習音樂的興趣,甚至很多學生厭聽厭學,在此情形之下,音樂課程的老師以及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了會談及思考,那么出現此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又該采取何種措施來改善呢?今后的音樂教育課程該如何進行?如何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又能對音樂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與鑒賞,這是目前高中音樂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的實際問題,因此對于如何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二、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方法與策略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所謂以人為本,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中心,在安排教材以及在教育過程中不是考慮階級的利益而是考慮受教育者的利益。同時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還倡導根據個體差異,最大限度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這就需要老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后針對不同水平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與引導。
在高中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進行培養,根本目的是想要通過這個途徑盡可能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并不是要通過此種方式把學生培養成專業的音樂家或者演奏家。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育是充分發掘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潛在興趣與能力,并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悟與能力,能借音樂的載體培養優秀的個體。這就要求老師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身上,舍棄原來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轉換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與課堂體驗和感受,從而進一步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建立對音樂的興趣與好感,對音樂有基本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最終豐富思想情感與實踐生活。
(二)關注學生的獨立音樂感受與見解
在之前長期的傳統教育模式的熏陶下,課堂主要是以老師講,傳授知識,學生聽,學生記筆記這種單一的模式為主,并不能夠完全理解學生關于每一節課堂以及每一個知識點自身的見解。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對老師是一種敬畏的態度,在學習中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點,凡事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學生只能接受而不能發表自己的想法。顯而易見這種教學模式在時代地不斷沖擊下已經站不穩腳跟,所以這時候就孕育出了新課程的改革,更符合現代教育的精神,也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尤其音樂是一種非語言性的藝術,它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在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的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關于音樂獨到的見解,這是很寶貴的,每個人的見解與感受在音樂學習的課堂上碰撞,從而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這是很多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樂見其成的一件事。高中生本身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事物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他們在音樂上發表的言論,參與的活動,老師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認可,這是思想與靈魂的交流,在感受與見解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音樂鑒賞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三)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最重要的是教師角色的轉變,要快速的從當初知識的傳授者轉換成知識探索過程中的伙伴,要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與感悟。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課堂的學習增色不少,音樂教學注重教學過程也注重教學結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時候更加的便捷與主動,同時師生之間要及時的交流,互相闡述各自的見解,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雖說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是完全以學生為主,教師還是要適當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否則課堂氛圍會缺少儀式感和嚴肅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分別占據主體地位,只有在這種民主自在的課堂中,學生的求知欲才更加強烈,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教學活動中。
高中是知識儲備非常大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即將結束自己的中學時代而邁入大學的門檻,因此在這個學習階段除了鞏固以及具備的知識更要在這些知識中尋求創造與突破,要推陳出新以適應之后的大學生活與學習。創造力是我們生來就具備的品質,因此我們要對它多加利用,創新人的精神與意識,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尋求突破、尋找創新,不斷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意識、思維和能力。
(四)注重學科綜合同時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但不是自成一派的,它與其它學科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結合其它學科的知識,基于藝術且富有感染力與擴張力,而其它學科所塑造的形象與表達的意象大部分都具有視覺上與文字上的感知力,而這恰恰與音樂課堂上表達的情感所互補,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注意與其它學科的結合。
音樂鑒賞是將心理與思想反映出來的過程,也就是說從聽到音樂的那瞬間對音樂進行處理,在腦海中構思音樂的聯想,再達成情感上的共鳴與溝通,最后形成音樂認識,所以它是一個由外及里的作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鑒賞水平與層次不斷提高,情感也不斷升華。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則使得這個過程更加的豐富,情感交流更加的輕松與細膩,基于情感的交流又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這一點。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高水平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境界與內涵,也能夠提升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成為高素質的人才,也影響著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我們從四個方面具體分析了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實際課堂與生活中應該借鑒這四種方式,同時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并能夠依靠教育背景轉換教育理念與模式,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且細膩的過程,需要社會各個教育階層的共同努力,更好的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欣賞與感悟,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最終成為被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鄺宇.中學生尋求正確音樂取向研究——河北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設計[J].教學研究,2014,37(05):114-116.
[2]高芃.濱州市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禹自顓:男,漢族,云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民歌與創作、采風在創作中的作用、音樂鑒賞與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