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麗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已在各校普及,這就為教師教學時提供了便利。尤其是音樂課堂,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幫助音樂教師創設生動形象的音樂意境,增加教學信息量,豐富教學內容,融合各種教學資源,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全面地接觸音樂,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設備介入課堂,使視頻、音頻、網絡等技術能隨時使用,這就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音樂課堂上,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填補音樂教師的專業弱項,可以幫助音樂教師創設生動形象的音樂意境,增加教學信息量,豐富教學內容,融合多種資源,讓學生全面接觸音樂,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英國教育家柏西·布克強調,“一名教師你首要的任務是去創造一種吸引力。”所以,在音樂課的開始,我們要創造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走進本節課的音樂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對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在實際教學中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我在教授印度尼西亞民歌《木瓜恰恰恰》的導入時,我以“旅游”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去旅游,愿意嗎?”孩子們興奮地回答“愿意!”“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我用多媒體播放《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樂,學生們閉著眼睛隨著節奏晃動身體,拍擊雙腿。隨后我出示了印尼的地圖、風景視頻,使孩子們知道了印尼是“千島之國”,尤其是旅游勝地“巴厘島” ,風景非常優美。接著又展示了印尼品種繁多的水果,把孩子們引入了歌曲意境。多媒體的使用,讓孩子們快速直觀地了解印尼,進入歌曲的學習意境。
二、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教學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缺陷。PPT、視頻等的使用,可快速、醒目、大容量地展示學習內容,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木瓜恰恰恰》時,4/4 X X | X . X X X X X | X 0 0 ║的節奏型為本課的基本節奏句,我便把它單提拎出來,放在一張PPT上,練熟之后,在最后一小節的上方再增加出示一個X X X的節奏,讓學生加入襯詞“恰恰恰”。
(恰恰恰)
接著,在節奏譜的下方點擊出示第一句詞:木瓜|芒.果 香蕉 番石|榴 0 0║,練好之后再依次點擊出示后面的歌詞。由于對仗工整,學生很容易朗讀出來。而歌譜的出示,我則是在節奏譜的原位上自然轉換成曲譜,這樣的直觀展示讓學生明白了演唱曲譜時的節奏型是不變的,就會隨著旋律線的變化快速地演唱出來。
在欣賞《三只小豬》時,我展示的動畫視頻中夸張的表演讓孩子們開懷大笑,老狼一次次地毀掉小豬的房屋讓孩子們異常緊張,豬小弟用智慧趕走了大灰狼令同學們如釋重負。在欣賞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自編歌詞,給各角色配音,孩子們完成得非常好,就連被大家認為是“弱智生”的張隨雨同學也快樂地編唱起來:“這節音樂課真快樂,真快樂,真快樂!這節音樂課真快樂,真呀真快樂!”
三、利用信息技術,融合教學資源
音樂是融藝術性和思想性為一體的學科,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除了學會唱歌,我們還要給孩子們拓展一些相關的音樂欣賞、表演活動、知識鏈接等,這些都需要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視頻、圖畫等教學資源方能較好地完成。
《木瓜恰恰恰》屬于“叫賣歌”,所以在孩子們學會了歌曲之后,我拓展了“叫賣歌”的內容——我播放了《賣湯圓》《新貨郎》的演唱視頻,播放了集市上商販們的吆喝聲,孩子們非常認真地聆聽著,充分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叫賣歌”。此處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融入了大量的聲像資源、調節了課堂的氣氛、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更讓孩子們看到了演唱者的藝術表現,給孩子們的表演帶來了啟發。
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融合一些音樂軟件,讓“聽”的音樂變成“看”得見的音樂。比如,作曲軟件Cakewalk,我們可以把樂譜輸入電腦,通過軟件制作,在多媒體展示屏幕上播放出來,讓學生不僅能聽到音樂,還能看到旋律的走向。另外,還可以編輯不同的速度進行播放,讓孩子體會不同速度所帶來的不同的情緒體驗。我們還可以從軟件提供的音色庫中選擇不同樂器音色,引導學生進行聽辨,讓學生感受不同音色對音樂情緒、音樂形象的影響。這樣的音樂課堂“樂”味濃厚,是傳統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我們的音樂課堂變得有味道、有色彩,對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幫助。然而,還有很多技術需要我們繼續學習、使用,比如,教師自己制作音頻、視頻,利用信息技術自己剪輯音頻、視頻,自制伴奏等,這些技術的使用將會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音樂課堂,讓我們的音樂課更加豐富多彩,使師生其樂融融地、高效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