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揚琴重奏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該種模式被教師廣泛運用于民樂教學中。通過揚琴重奏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應當對揚琴重奏模式的教學探索及實踐進行詳細的研究,闡述揚琴重奏模式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同時分析合理安排和運用不同類型的課型,并找到揚琴重奏訓練實踐中需解決的問題,以供人們參考。
【關鍵詞】揚琴重奏;教學探索;實踐;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隨著揚琴藝術的迅猛發展和民樂重奏的不斷涌現,揚琴重奏模式也從眾多模式中脫穎而出,并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從目前來看,揚琴重奏模式被教師廣泛運用在民樂教學中,由于起步較晚,其教學質量與效果并不顯著,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所以,詳細研究揚琴重奏模式的教學探索及實踐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性,從而更好地傳承揚琴藝術。
一、揚琴重奏模式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
(一)揚琴重奏模式教學豐富了教學方法
在以往民樂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傳統的精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其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個人的技能水平和演奏能力,雖成效顯著,但學生的綜合素養始終沒有得到提升。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一專多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精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揚琴重奏教學的開展,促使學生提升自身演奏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同時,也更好地強化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和綜合素養。由此可見,揚琴重奏模式教學豐富了教學方法。
(二)揚琴重奏模式教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與獨奏相比而言,揚琴重奏更注重演奏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對于揚琴重奏來說,它不僅需要演奏者充分掌握自己的演奏部分,還需要照顧其他演奏者的演奏部分,這就需要演奏者之間相互協作。將揚琴重奏模式運用于民樂教學中,學生不會感到單調無趣,反而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了彼此之間配合得更好,他們會謙虛退讓,以確保協力同心地完成重奏樂曲。由此可見,揚琴重奏模式地教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三)揚琴重奏教學鍛煉了學生“取長補短”
在演奏重奏樂曲的過程中,通常是由多人協作共同完成的。由于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所以他們的演奏風格和演奏水平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彼此包容,以整體效果為重,不能過于凸顯個人特色。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重奏訓練時,也可以吸取其他學生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在相互學習中共同取得進步,從而提升彼此重奏合作的演奏水平。由此可見,揚琴重奏教學鍛煉了學生“取長補短”。
(四)揚琴重奏教學深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
在揚琴重奏訓練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取長補短”,還有效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師作為揚琴重奏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給學生排練重奏樂曲的同時,教師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領導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在此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能否察覺學生在排練重奏樂曲時存在的問題是一項考驗。誰能做到沒有做錯事的時候,教師也是由此。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溝通,不斷提升自我,讓師生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有利于揚琴重奏教學的順利開展。由此可見,揚琴重奏教學深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合理安排和運用不同類型的課型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促進揚琴重奏模式的有效排練,揚琴重奏模式的教學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課型:第一,個別課;第二,重奏課。
(一)個別課
在民樂教學中,主要以個別課為主,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個別學生進行教學的模式。該種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有利于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更多的技能。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進度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從而為學生今后演奏奠定基礎。
(二)重奏課
在揚琴重奏教學中,教師應當格外注重揚琴與其他樂器組合重奏曲目的訓練。由于重奏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所以,學生應當不斷訓練與磨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心有靈犀的默契。與此同時,在揚琴重奏訓練實踐中,通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彼此配合,使之更為融洽。
三、揚琴重奏訓練實踐中需解決的問題
(一)音色的諧和
從目前來看,在演奏揚琴重奏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過于追求演奏樂曲的高深,嚴重忽視了樂曲中音色的細膩處理,這樣反而會顧此失彼。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學生應當學會善于運用揚琴技巧,并保持放松的心態,使每個敲擊出來的音都圓潤響亮。與此同時,由于揚琴的擊弦位置對音色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應當格外注重。除此之外,揚琴在與其他樂器組合重奏時,音色統一性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學生應當學會彼此聆聽,盡可能使音色和諧而優美。
(二)節奏的統一
對于學習音樂的學生而言,他們既具有扎實的音樂基礎,又具有一定的聽辨節奏能力。從目前來看,在揚琴重奏教學訓練中,節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有效掌握節奏,才能賦予音樂更大的魅力。由于揚琴重奏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所以,教師更應該注重節奏的作用。在進行揚琴重奏演奏的過程中,如果一名學生出現節奏不穩定的狀況,那么就會嚴重影響整曲的演奏效果。
(三)力度的融合
力度標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樂曲的質量,對于重奏者而言,通過力度標記可以幫助他們有效掌握樂曲的深層含義。但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學生不夠注重譜面上的力度變化記號,甚至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這些學生只是機械地把音符演奏出來,由此呈現的效果毫無感染力。所以,在揚琴重奏訓練中,學生應當時刻注重主旋律與副旋律的密切配合。學生在日常訓練中不僅要重視自己的演奏部分,還要充分掌握其他學生的演奏部分,從而做到有效辨識;另一方面,學生不能過于突出自己的演奏部分,也不能故意減弱自己的演奏音量,而是應當盡量與其他學生的演奏配合自然,使之更為融洽。
(四)合作的默契
只有演奏者之間合作默契,才能更好地完成重奏樂曲。對于揚琴重奏來說,它是需要多名學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如果一名學生出現差錯,就會嚴重影響全局。所以,教師在給學生排練重奏樂曲時,應當引導他們注重團隊精神。一方面,學生可以認真聆聽重奏的音響,有效分辨自己和其他學生的聲音,同時將音量和音色調節到最佳;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仔細聆聽其他學生的演奏,用內心的聽覺感受重奏樂曲,周而復始就會找到彼此存在的問題,在重奏樂曲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使之更為融洽。
四、結語
總而言之,詳細研究揚琴重奏模式的教學探索及實踐是尤為重要的,通過闡述揚琴重奏模式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豐富了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取長補短”,深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同時,分析合理安排和運用不同類型的課型,如個別課、重奏課,并找到揚琴重奏訓練實踐中需解決的問題,達到音色的諧和、節奏的統一、力度的融合、合作的默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從而使揚琴藝術能夠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月寧.揚琴演奏技術與方法的運用[J].樂器,2003.
[2]于海英.揚琴的單音止音器研究[J].樂器,2003.
[3]鄺晴.我國第一部揚琴教材《琴學新編》的歷史價值[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
作者簡介:趙楠(1983—),女,漢族,遼寧黑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