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要】長期以來,高校藝術教育一直沿襲以欣賞為主的藝術教育理念,導致培養的人才有技術無能力,而且技術單一,無法適應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而歌劇實踐課程的開設可以為這種轉型提供有效的訓練途徑。
本文主要從五部分闡述分析,從《野火春風斗古城》在河南師范大學歌劇實踐史上的價值及排演中遇到的困難和啟示入手,通過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在河南師范大學的實踐,讓更多的高校借鑒并喜歡民族歌劇,從而也使高校校園歌劇實踐得以推廣和發展。
【關鍵詞】高校;歌劇實踐;《野火春風斗古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第一章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創作背景及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劇情介紹
(一)《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創作背景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由我國著名作家李英儒先生于1958年出版的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在敵偽占領下的省城生活和斗爭的優秀長篇小說。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由孟冰編劇,王曉嶺、孟冰作詞,王祖皆、張卓婭作曲,總政歌劇團2005年首演于北京,2007 年又在北京演出了此劇的修改稿。回顧我國民族歌劇的創作歷史,發現很少有反映抗日戰爭題材的優秀歌劇,而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創作和演出,不僅彌補了這一缺憾,而且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二)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劇情介紹
《野火春風斗古城》以曲折的情節,記敘了中國共產黨派楊曉東同志深入敵后,許多與他在同一戰線的地下工作者一同奮力抗戰,最終通過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完成任務的故事。歌劇劇情主要圍繞以楊曉冬為代表的中共地下黨組織為爭取關敬陶起義成功以及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為主線,輔之以金環、楊母為支持抗日戰爭而先后犧牲、銀環對楊曉冬的愛戀以及高自萍的變節投敵等相關內容而展開。
二、第二章 廣西藝術學院、河南大學《野火春風斗古城》校園歌劇的實踐
(一)廣西藝術學院《野火春風斗古城》校園歌劇實踐
廣西藝術學院的郭進老師一直致力于探索多元教學手段的研究,2012年他率領學生們將一部新時期歌劇創作的精彩典范——大型抗戰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完整地呈現在舞臺上。
排演過程中,郭老師提出:在中國民族歌劇的表演中臺詞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鼓勵“能者為師”,學生中臺詞說得好、普通話標準的,老師就讓他當小老師給大家做示范,大家在互相學習,互相配合之中不斷地得到了進步。
(二)河南大學《野火春風斗古城》校園歌劇實踐
2014年5月,在河大藝術學院戲劇分院排演廳內,“紅色經典”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成功上演。河大藝術學院戲劇分院學生通過為期一個多月的辛苦排練,將這部“紅色經典”成功地搬上了舞臺。
從河南大學的校園歌劇實踐中,看到了歌劇演員不僅要能唱,而且要能演,兩者缺一不可。學生在表演中必須要“忘我”和“投入”。做到“以情帶聲”地去演唱,“人戲合一”地去表演,這樣才能才能把劇中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三、第三章 河南師范大學《野火春風斗古城》創作背景
(一)帕瓦羅蒂藝術中心的建立及發展
1.帕瓦羅蒂藝術中心的建立
“河南師范大學帕瓦羅蒂音樂藝術中心”是全球唯一一所命名帕瓦羅蒂的集研究與實踐于一體的學術機構,并且獲得了帕瓦羅蒂三個女兒的親自授權。
該機構由帕瓦羅蒂的后人擔任名譽主任,藝術總監由河師大特聘教授、藝術指導馬可·貝雷依出任。同時,中心還經常邀請一些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家前來指導工作,使中心的音樂事業得到一定的發展。
2.帕瓦羅蒂藝術中心的發展
作為河師大音樂藝術中心的砥柱中流——由段續(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院長)發起并組織的中心合唱團。該團堅持進行科學正規的音樂訓練,并受到國內外一些權威人士的關注與指導,處于不斷的發展進步之中,形成別具一格、獨具特色的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3.河南師范大學帕瓦羅蒂藝術中心《野火春風斗古城》校園歌劇實踐
繼去年5月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成功上演之后,歷時數月,我們又精心策劃編排了交響樂版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歌劇在河南師范大學帕瓦羅蒂音樂廳首次上演。此部歌劇由意大利著名指揮家馬可·貝雷依教授執棒,由帕瓦羅蒂音樂藝術中心合唱團、管弦樂團以及音樂舞蹈學院研究生、本科生上百人共同演繹。
(二)中西結合的創作思路
《野火春風斗古城》排演的宗旨是力求忠實于歌劇原著,再現其濃郁的中國民族音樂風格。這部歌劇原作不管從編劇、作曲還是故事劇情都來自于中國,可以說是中國民族歌劇的精品。在河南師范大學后期對歌劇的創作中,馬可教授加入了他的經驗和理解。
四、第四章《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藝術特征
(一) 演出場景與舞臺背景
河南師范大學排演的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與總政歌舞團排演的在場景設置上有一些出入。考慮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呈現及學院硬件條件的有效利用,將第一幕改為古城博物館(通過瑤瑤參觀博物館,博物館中場景再現的形式體現);第六幕改為竹林(只是借助LED屏來烘托氣氛);此外,還省去了古城殘垣這一幕(總政歌舞團的版本為:第一幕:城鐵車站;第六幕:蘆葦蕩;第十幕:古城殘垣,共分為十三幕)。此外,我們借助大型LED屏及力所能及的道具,使得畫面感達到最強。做到了“小道具撐起大舞臺”的效果。
(二)服裝道具
導演付婕在歌劇中服裝上煞費苦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第一幕,群眾演員衣著對比鮮明,日本士兵扛槍在廝殺中國老百姓,整個舞臺氛圍相當濃厚。第二幕中,采用兩個壁紙粘的凳子代替之前版本中的靠背椅,一個用相同壁紙粘的大泡沫來代替之前版本的四方桌,使舞臺效果既干凈又整潔大方,劇務上下場也方便。
第三幕中,由于原版本上的道具都很高大上,因此,在做道具的過程中,動了不少腦筋。印刷機的制作是用可以朝上翻的包裝盒做的,滾筒買回來顏色太亮,加了黑墨汁,使之看起來更形象逼真。第五幕楊母家,炕的問題一直是最頭疼的問題,最后決定用墻紙粘泡沫的方法來解決炕的問題。炕上的小桌子是用紙箱子做的,代替了原先的小四方桌,煤油燈以及針線盒等采用在網上購買的方式,爭取做出最好的效果。
第六幕是最“干凈”的一幕,因為沒有使用任何道具。只是借助LED大屏來將畫面感做到最好。第八幕刑訊室,刑訊室的架子是排舞蹈用的大架子,我們把架子用黑色壁紙粘貼,上面掛滿了手銬腳鐐,并在LED大屏上同樣把刑訊室的畫面鋪滿,使觀眾看的更逼真。第九幕日軍茶室,采用舞蹈的兩個架子上面用蚊帳固定,并用墻紙條來模仿日本屏風,桌布換成紫色,茶具使用紅色,使視覺效果更突出。
金環的化妝盒是“最費心”的一個道具,為了達到與原先版本一樣的效果,道具組成員一點一點細摳,買金紙、貼荷花,最終呈現的效果特別棒。最后的《紅旗頌》畫面感極強,設置一個學生激情地揮舞著中國黨旗,使人看的激情澎湃。
(三)民族音樂元素的加入
1.地方民間音樂曲調的運用
該劇作曲者正是基于民族歌劇要扎根于民族民間音樂原則,將燕趙音樂之風與其周邊的北方地域性音樂文化加以呈現。在歌劇第六場蘆葦蕩中,楊曉冬演唱的《鄉謠》就是借用了河北的民間曲調。強調商音和徵音的進行,唱出了對鄉土的呼喚。
2.日本音調的運用
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和對日本侵略者形象的刻畫,曲作者在本歌劇中日軍唱段的設計及其前奏、間奏、配樂中都出現了日本音樂風格。日本軍官多田的演唱中運用了日本音樂中常用的 do、mi、fa、la、xi 這五個音,很明顯的突出了日本音樂風格。
五、第五章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野火春風斗古城》排演實踐的分析
(一)《野火春風斗古城》在河南師范大學歌劇實踐史上的價值
《野火春風斗古城》在舞臺背景、服裝道具、民俗民風這幾方面,可以說是對原有歌劇的改編作出了很有意義的嘗試。對于整部歌劇排演來講,《野火春風斗古城》是當今中國民族歌劇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劇,它的曲調富有優美、流暢性強等特點,音樂性既親切,又通俗易懂,更容易讓普通觀眾接受和欣賞,這也是創作團隊選擇對其進行改編創作的一個原因。
(二)排演《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遇到的困難及帶來的啟示
1.排演《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遇到的困難
道具
在歌劇或戲劇當中,人物情感大多數時候很難借助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自然地展現出來,而借助舞臺道具,可以強化人物情感的表達。比如在百樂園那一幕,可以通過桌子上面鋪一張紅色的桌布來映襯戲園的氣氛,并借助LED屏幕以及音響的效果讓觀眾身臨其境。在制作道具的過程中,困難還是很多的。通過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最終求同存異、齊心協力的完成了此次道具的制作。
演員心理素質
在聲樂表演中,專業技術的呈現和展示受心理因素的制約和調控,因此心理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也應得到關注。聲樂表演中緊張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但給演唱者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難以估量的。在每次排演前,付婕老師都會給我們召開了小組會議,集體排練,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排練結束后,通過總結問題,爭取下次排練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次鍛煉也是對我們各人心智的一次歷練。由最初的不自信、不敢、壓力大到最后的豁出去、拼一把、努力做最好,這些也都會成為日后成功的墊腳石。
2.排演《野火春風斗古城》帶來的啟示
(1)歌劇藝術與內在精神密切相關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而且藝術是無國界之分的。盡管中西方的社會文化背景等其他各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在藝術這條道路上都是一脈相通的。
中國觀眾無論是欣賞任何一個舞臺劇目,都是以“看”為主,“聽”為輔。因此在表演方面要滿足觀眾的眼睛。所以如果一部歌劇想要在中國得到觀眾的認可,必須在這一方面作為考慮的重要部分,將歌劇民族化、本土化。
(2)釋放天性,融入角色
“解放天性”的本質就是將人身上那些虛假的東西去除掉,找回真實的自我,就是把那些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東西去除掉,在進入表演狀態時用我們的真實自我進行創作,使表演更為真實和自然。表演工作者徹底地解決了“解放天性”的問題,方能很好地完成角色塑造和二度創作。
參考文獻
[1]楊鶴城,李振森,王兔元.《野火春風斗古城》[J].中華魂.2007(10).
[2]野火春風“再斗”古城[J]. 武劍.體育博覽.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