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雨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聲樂教學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升聲樂教學的水準,還可以促進聲樂教學甚至音樂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一種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聲樂教學的現狀、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以及在聲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傳統音樂文化。
【關鍵詞】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融入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聲樂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加深,西方文化源源不斷地涌入我國,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在音樂方面也不例外,再加上傳統音樂文化的特性難以適應我國如今的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傳統音樂逐漸式微,長期處于弱勢地位。而在我國現今的聲樂教學中,使用的教材大多基于西方的音樂理論,教師在授課時介紹的也都是西方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文化,甚至學習聲樂時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也是從西方教材中學來的,傳統的音樂長期以來處在一種邊緣化的尷尬地位,針對這樣的情況,聲樂教學中必須要融入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這是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由之路。
二、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
(一)有助于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
我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中,孕育了恢弘燦爛的聲樂藝術,而我國聲樂藝術的精髓就在于傳統音樂文化,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例,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以中國的民間傳說梁祝化蝶的故事為依托,創作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這不僅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也讓向全世界介紹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交響音樂是這樣,聲樂教學也應如此,傳統音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不僅是對現代聲樂教學體系的補充和發展而且也是弘揚和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有效途徑。
三、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轉變聲樂教學的方式
在聲樂教學中要融入傳統文化就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聲樂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的也是發音的技巧和相關的聲樂理論,教材和樂理也大多都來源于西方,對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較少。對此,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轉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將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的音樂文化相結合,例如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讓學生欣賞我國古典的琵琶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結合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詩作,讓學生感悟音樂和詩歌中月夜春江的美景。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提高多媒體設備的利用率,在聲樂教學中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聲樂教學中要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授課不必拘泥于教室內,可以讓學生走進劇院、走訪民間的傳統音樂人,在實地觀察和學習中感悟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
(二)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聲樂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授課教師有直接的關系,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同樣考驗教師的水準,目前而言,聲樂教師有相當一部分缺乏經驗,擁有傳統音樂文化背景的聲樂教師更是稀少,因此,聲樂教學中要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就必須建立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同時擁有傳統音樂文化背景的專業聲樂教師隊伍,這就需要相關的教育教學機構投入專項資金引入優秀師資,并且還要著力培養現有的教師。通過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讓傳統音樂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聲樂教學中。
(三)創建適宜的教學情境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就要為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創建一個適宜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傳統音樂文化的氛圍中提升對傳統音樂的感知和認同。我國傳統音樂文化非常豐富,不同的傳統音樂需要不同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蒙古長調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或虛擬現實讓學生感受到蒼茫的草原、奔馳的駿馬、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在這樣的情景中體悟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的蒙古長調。再舉一例,學生在進行傳統的民謠學習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經典民謠《在那遙遠的地方》,讓學生在腦海中勾勒那位美麗的草原牧羊姑娘,體會歌詞中所描繪的意境和感情。這樣,在聲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讓傳統音樂文化更好地融入聲樂教學中。
四、結語
我國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孕育了恢弘燦爛的中華文化,傳統音樂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體系包括了京劇、黃梅戲、秦腔、昆曲等,可以說,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賀陳佳.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可行性分析[J].藝術科技,2017,30(0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