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
【摘要】在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下,2005年教育部號召全國高校開展普及高雅藝術活動,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在全國各高校火熱開展拉開了序幕,高雅藝術進校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為校園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使高雅藝術不再“高高在上”只能夠滿足部分人群,而是更加貼近普通的學生群體使廣大學生受益,高雅藝術在校園中的普及具有一定的實踐和探索性。
【關鍵詞】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藝術文化;藝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一、藝術的高雅性與進校園活動的意義
(一)高雅藝術的特征
藝術大致可分為通俗藝術和高雅藝術兩種,“雅”與“俗”是相比較而言的,兩種藝術形式區別在于受眾程度不同,通俗藝術是大眾喜聞樂見且明白易懂的,高雅藝術則因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的抽象性,與大眾有一定的距離,高雅藝術具備三個較為明顯的特征:一是經得起反復推敲和欣賞,能夠給其它高層次藝術以有益借鑒,其二是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名家名作化為一體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藝術的化身,第三是除有一般讀者和觀眾之外,更能吸引高文化層次的讀者和觀眾。
(二)高雅藝術進校園的作用
早在周朝就通過設置“禮、樂、射、御、書、數”教育體系來培育人才,禮樂制度更是希望通過藝術的方式來樹立人們的德行凈化心靈,從而達到人人自覺遵守倫理綱常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一方面高雅藝術進校園在提升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德育和美育,另一方面能夠豐富高校大學生的文娛生活,以華南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下面簡稱華師)來說,番禺大學城建設時間是不長的,各項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緊緊能夠滿足學生日常的生活娛樂,而像大劇院、音樂廳等文藝演出場所是非常少的,文化娛樂設施較為匱乏,加之高價的演出門票使許多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望而卻步,“高雅藝術進校園”能夠給予大學生更多人文關懷。
二、高雅藝術進校園在高校中的具體實踐
(一)藝術進校園的形式
當前高校的文藝演出主要借助于學校設立的藝術學院或較為專業的校內藝術團體,通過學生自主服務和交流提升來傳播高雅藝術,所以在藝術的傳播形式和種類上依托于藝術團體的編制,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有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樂團,樂團的人員由本校受到高等音樂教育的學生組成,在演出的作品和質量上受到了廣大師生和社會上各界人士的好評,學校也十分關注提升校園文化藝術氛圍,積極響應國家普及高雅藝術活動的號召,以音樂專業學生為主體在校園內開展形式豐富的草坪音樂會,以交響樂團為平臺每年面向全校師生演繹新年音樂會,至今華南師范大學合唱團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的心聲音樂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本校學生、校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看,借助大學城是高校集中場所這一優勢,開展跨校之間的藝術交流合作,華師合唱團就曾和廣東工業大學開展了一次以合唱為主題的藝術交流,廣東省十分重視合唱事業的發展,無論是在高校、中小學還是事業單位都有合唱團體,廣東省每年也會舉辦多種形式的合唱比賽例如紅棉杯、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大學生藝術展演以高校大學生為主要對象,比賽的地點一般也選擇在高校內,華師基本上每屆都會派出合唱團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去年有交響樂團首次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并在組別中拔得頭籌。
(二)當前在普及和運作中所遇到的困境
高雅藝術與大眾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例如中國的戲曲藝術、西方的交響音樂、歌劇等等,這些藝術表演當中融入了許多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如果不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人是比較難欣賞到其中的韻味和藝術性的,所以高雅藝術的普及需要聽眾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藝術具有熏陶的作用,如果僅僅是盲目去欣賞看熱鬧也只能是狼吞虎咽而不能真正有所收獲,高校在傳播途徑上呈現單一化、固定化,大多數的高校采用校園網、海報等方式缺乏信息的全面性,未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較高的關注,在高校實施高雅藝術進校園運行機制當中主要通過組織以班團為單位集體觀賞的機制,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保證參與人數,但是很多時候會導致流于形式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到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在高校當中的實踐情況,高雅藝術進校園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的,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陶冶情操,在營造濃厚的校園藝術文化氣息的同時也能夠促進高校之間的藝術交流,也為藝術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水準,盡管在高校的實踐推廣當中還有許多的問題和阻礙,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充裕,高雅藝術形式的不斷普及、豐富、完善,人們將會不斷提升審美的情趣和藝術修養,盡情享受高雅藝術之美。
參考文獻
[1]王曉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