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開娟
【摘要】現在的音樂教學,不僅僅是講求老師要將課文上的內容進行全面梳理,還要在授課過程中增加學生情感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音樂情操。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增加情感教育,希望對我國的音樂教育行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因素;表演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扎實音樂基礎
對于初學音樂的人來說,培養高超的演唱水平是個困難的過程,音樂不同于別的課程,多加訓練題目,掌握知識點,就能提高學習成績。音樂的演唱需要反復的訓練,而且很多音樂演唱過程中的注意點,是不能用言語來形容的,只有通過慢慢的摸索,不斷的鍛煉,才能得出自己的感悟,從而提高演奏水平。音樂演唱的過程主要分為幾個關鍵的步驟,一開始要進行發聲訓練,這個訓練過程要求咬字清晰,要胸腔共同發聲,氣上丹田,形成一個氣脈貫通的過程。在唱歌的時候要注意吸氣和呼氣的過程,要注意掌握音樂的節奏,讓音樂在自己口中收放自如,還要講求音樂風格的變化,對于前奏和高潮部分不能都用一樣的氣息來歌唱,要有此起彼伏的感覺。與此同時,在唱歌的時候,還要學會運用身體來唱歌,要由腦、嘴、胸形成一個整體,用口齒不同的變化產生的震動,發出不同的聲音。像我們現在電視里面看到的很多高中音演唱者,都有扎實的音樂功底,他們無論是演唱民族音樂還是通俗音樂,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用濃厚的嗓音表現出音樂的特色,讓歌曲更加動人美妙。只有像這些老藝術家一樣,扎實了音樂的基本功,才能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讓自己演唱的歌曲得到更多人的贊美,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表演者。所以,在聲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最要重視的就是學生基本功的培養,只有掌握了唱歌的方式和發聲的方法,才能演唱出更加美妙的音樂,才能駕馭更多的歌曲,讓自身的音樂能力得到提高[1]。
二、要重視多樣的授課方式
在授課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學生課堂秩序的維持,才能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現在教材有編排培養學生愛國、愛社會的內容,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來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能夠擁有高尚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老師可以運用教材中民族音樂的模塊內容,向同學們介紹不同民族的樂器、歌唱形式以及民族風情等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情懷。還可以向同學們介紹其他國家的音樂形式,讓同學儲備更多的音樂知識,認識到音樂超越了國界和時間,在今后進行音樂演唱的過程中,能帶有更多的感情,演唱出更好的音樂。老師還可以為同學設置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如讓同學進行音樂演唱接力,還可以組織歌詠比賽,或者每周進行一次才藝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才能,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克服膽怯,培養學生不怕難、不氣餒的精神,為以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做準備。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提高學生本門學科的知識儲備和個人能力,還要做到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老師應該反復進行授課實踐,增加更多的課程內容,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圖片、視頻、聲音的播放,讓同學可以更好地感知音樂帶來的魅力,提高學習的興趣,把這種學習的熱情也帶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教師在課前還應該進行精心的備課,結合每個同學的特點,制定出最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式,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避免填鴨式教育,讓同學更好地發揚個性和培養綜合品質。總之,老師要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多種多樣的授課形式,才能更好地提高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發聲,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演唱要帶有豐富的情感
觀察現在著名歌手演唱的過程可以得知,他們在演奏的時候都有豐富的感情。我國傳統的一些曲目的演奏也是這樣的,如戲曲等,那些戲劇演員在演奏歌曲的時候都要充分理解劇本中的內容,才能做到聲淚俱下,從而感動臺下的觀眾。而這種帶有感情的演唱方式逐漸在學校的聲樂教學中被忽視,現在學校的教學更多強調要注意音準和技巧,只是利用模板進行歌唱,讓歌唱沒有靈魂,讓演唱者的感情不能被更好地表達。當然,不否認歌唱要有一個好的嗓音和清晰的咬字,然而如果特意去強調這些內容,就不能體現出音樂本身的魅力。演唱者通過情緒的渲染,讓聽眾對音樂有個全新的認識,才是音樂帶給我們最好的享受。
四、結束語
聲樂教學是現代教學中應該被重視的一塊內容,學校應該重視其教學的變化和發展。音樂表達了時代和個人的特色,如果用一樣的技巧和音調去唱歌,就讓音樂失去了原來的魅力。研究如何將情感因素融入到聲樂教學,是現在音樂教學中迫在眉睫的事。
參考文獻
[1]李偉.探析情感因素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實踐[J].北方音樂,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