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鏡軒
【摘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做好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能夠為聲樂教學目標的實現帶來積極作用。本文先對審美意識對于聲樂教學的意義進行簡述,之后對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方法予以探討。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審美意識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一、審美意識對于聲樂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聲樂認知的基礎
在聲樂教學中,做好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聲樂基礎認知,提高學生的聲樂基礎能力。聲樂作為一門藝術,其需要參與者具有審美意識,真正地對其有所感悟,并可以將其完整表達出來。如果一個聲樂演唱者不具備審美意識,那么是無法滿足聲樂演唱基本要求的,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是實現對學生聲樂認知能力提高的基礎。
(二)構建學生聲樂素養的內容
聲樂素養指的是學生對于聲樂的感知、理解、分析、應用能力。在這些內容當中,審美意識作為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具備上述聲樂素養的基礎。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具備了審美意識,才能夠對聲樂有所感知,進而對聲樂有所理解,并最終完成對聲樂的有效應用。聲樂認知與表達的基礎過程中,如果學生缺少審美意識,那么他們很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出現問題,就會影響他們的聲樂水平,進而影響學生聲樂素養的科學構成。
二、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方法
(一)發聲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從聲樂行為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發聲行為,學生通過反復地發聲訓練,來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技巧,這是聲樂的外在表現。審美意識則是相對于外在表現而存在的內在動力,因為良好的審美意識是幫助學生理解聲樂作品情感表達的關鍵,學生只有具備了審美意識,才能夠做到內外合一,將聲樂作品有情感、有內涵地表達出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學生發聲訓練階段,就做好對審美意識的培養,以便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形成審美意識,為他們的聲樂能力提高帶來幫助。例如,在進行三度音階的哼鳴訓練時,學生常常會出現張口后失去腔體共鳴而導致氣息過高的情況,這時教師直接性“不要提氣,將氣息放下來”的指導方式并不一定會被學生所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從審美意識的角度來對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將吸氣的過程比喻成“聞花香”的動作,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要領,同時還能讓學生產生對此知識點的審美意識理解,學生會在這種指導模式下有所進步。
(二)演唱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演唱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意識培養,以此來幫助學生在學會聲樂演唱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聲樂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其每一個音符都是構成藝術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演唱時具有良好的讀譜能力,以確保他們能夠準確地完成讀譜,從而在訓練中更好地將這些樂譜中的內容全部表達出來,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對作品的理解程度,為他們的審美能力提高帶來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培養起學生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簡介、藝術風格等多方面的研究,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聲樂作品的理解程度,讓他們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能夠基于對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將作品的情感、內容表現出來,幫助他們實現對聲樂作品審美意識的提高,也為他們更好地完成聲樂演唱打下基礎。
(三)舞臺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舞臺表演是聲樂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其是真正考驗學生聲樂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師對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會在舞臺表演時出現緊張、卡殼、局促不安等情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們是因為內自信心不足而出現上述問題;從聲樂教學角度來看,他們是音樂審美意識欠缺而導致出現問題的。舞臺表演是一個大環境,需要聲樂演唱者能夠以藝術的眼光去看待,這樣才能讓他們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借助演唱來完成對作品情感的有效傳遞,帶給觀眾良好的藝術體驗。為了能夠實現對學生在此環節的審美意識培養,教師可以多讓學生觀看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表演,讓他們進行效仿。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參加校內外的歌唱比賽,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舞臺經驗積累,幫助他們樹立起舞臺表演的自信心,為他們的審美意識提高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意識予以培養,是提高學生藝術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深刻認識到審美意識對于學生藝術水平的影響,結合聲樂教學內容的分析,將審美意識培養融入到聲樂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在提高聲樂演唱水平的同時,為他們的審美意識提高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項楠.淺談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6(06):61.
[2]林利珍.論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5(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