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杰
【摘要】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音樂的作用很大,不僅能給人審美觀念,還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因為有了音樂這一美的藝術,才極大地豐富人們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能力。音樂作為一種美麗的表演藝術,它同時具備共性和個性兩個特點,這兩個特點都是表演藝術家不能替代的,所謂個性就是帶有獨特的創造性,而共性就是在音樂表演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共鳴之處。這兩個特點在音樂表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本文就來談一談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表演;個性;共性;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4.6 【文獻標識碼】A
一、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共性
音樂表演藝術是一種美的抒發,這種美的抒發、這種美的表達是表演過程當中演奏者的共同感受,這也是音樂表演中的一種共性,這種美的抒發對于不同的聽眾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聽眾對音樂的認識也是不同的。每一位音樂的愛好者、每一位音樂演奏家都掌握著科學的演奏方法,掌握著音樂藝術的表演規律,所以他們會和音樂產生一種共鳴,這種共鳴之間的交流會大大地提高聽眾們對音樂的了解,這也是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共性。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在對音樂進行表演時,肯定會做到尊重這首作品的原創性以及原創的目的。所以每一位音樂演奏家在對一首音樂進行演奏時都會盡可能地還原作曲家本來的意圖,這就是音樂表演過程當中的共性,即使是讓作曲家自己來重新演奏他的音樂,他也不會完全重新地復原第一次那種感覺。其次,表演者在演奏的過程中肯定會對音樂產生一種獨特的感情,所以,她們會對音樂加以重新闡釋和延伸,但是她們不會僅僅憑借個人的興趣和意愿對本首音樂胡亂加以改造或曲解。共性就是每一位音樂的愛好者或是演奏家都不是生下來就對音樂十分精通的,貝多芬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所以每一位藝術家都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夯實自己對音樂的基本功。當前我國的很多歌手都是在外國留學回來的, 因為作為一名音樂家,不僅要具備專業的藝術能力還要有基本的藝術家素養,比如說對于一首音樂作品產生的背景是什么,作曲家當時生活環境是什么,以及周圍的人文藝術特點等方面都要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把握作品,將音樂家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所以說音樂家要進行深造,訓練大量的技能,這也是音樂表演過程的“共性”。
由于在音樂表演過程當中共性的存在,才可以讓表演者在進行演奏時忠實于作品的原創,使音樂作品的情感與當時的時代精神相符合、相統一。
二、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個性
所謂音樂表演過程當中的“個性”就是與“共性”相反的,一方面藝術家對音樂進行演奏時,所產生的對音樂作品不同的體會、不同的技巧以及不同的功力會在這個過程當中體現出來。那么個性是怎樣形成的呢?第一,音樂表演過程中“個性”的形成是每一個人要對音樂作品的內涵及意義進行理解,這樣認識能力能把它美的獨特感受能力顯示出來。第二點就是不同的藝術家對音樂本身的理解是不同的,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呢,其中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藝術家的演奏藝術技巧、生活經歷、文化涵養、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因素都會造成不同。
另一方面,音樂表演過程中個性的存在是必要的,當代社會的發展,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逐漸深入,世界上的藝術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使我國的文化更加博大精深。我們都知道現代的音樂分化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藝術形式,比如說現在的音樂分為搖滾、民族音樂、現代音樂等,這些不同分流之間還會有不同的流派,每一個派別都會有繼承人,由于表演者個人的情感不能受到壓抑和控制,這也就造成了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個性”。
三、音樂表演過程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在每一首音樂的表演過程中都會有共性與個性,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特點,才讓音樂表演更加具有藝術性,看一首音樂是否堪稱完美主要看它所具有的藝術性。當代指揮大師卡拉揚也說過:“指揮家不只是總譜的執行者, 而且是賦予總譜以生命的人”。這就說明表演者的心靈對音樂本身是十分重要的。這里需要注意表演家在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個性時,要忠實于音樂的原作。因為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獨特的藝術背景與內涵,它肯定會寄托了作家本人當時的個人情感與心情。而且每一首作品都有一定的歷史時代,都有各自的風格范疇,它們在題材形式與表現內涵上都有各自的規定。因此,充分掌握作家生活的歷史時代與當時流行的風格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上,表演者會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造,以此獲得音樂表演所具有的美感。
綜上所述,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個性與共性,不僅會體現在表演者身上,還會體現在聽眾的情感上,為此我們在欣賞不同的音樂時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因為在音樂表演過程當中“個性”與“共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相輔相成的。故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個性與共性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魏蔚.個性與共性在音樂表演中的地位與作用[J].理論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