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超
[摘 要] 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的重視與扶持力度已滲透到各個層面,中等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早已提上議程。當今的市場化競爭愈演愈烈,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發展方面的問題始終是困擾中職畢業生的頭等問題,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美術專業作為其中的一個門類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運用與實踐能力非凡的人才。近來美術專業的就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所學的專業與臆想中的就業有出入,學校設置的課程內容無法與社會的需求相匹配,學校的課程設置理論多于實踐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從課程評價的優化與改革、加強課程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到企業中學習與鍛煉等方面出發,對就業新形勢下需要做出改變的中職美術教育提出建議。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學校;美術教育;就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46-02
當今社會注重人才的培養,十分強調綜合素質,市場需要的是既有文化理論修養又兼具極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中職學生作為社會生產的主要生力軍更需如此。中職美術學科是一門重實踐的學科,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專業更好地與未來就業對接,責任重大,所有美術學科的教師都有義務共同探討一些潛在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提高美術的綜合素質以及讓他們在就業的道路上有更多的選擇。面對困難,只有求變并付諸實踐才能有轉機,作為現今美術專業在中職學校存在的一些漏洞和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嘗試改變。
一、課程評價的優化與變革
時代的更迭、社會的變化發展促使教育模式也在發生改變,所以需要及時作出應變與調整,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對學生的教學模式做出改變,而且在課程評價上也要做出改變。中職學校美術課程對學生的評估在于平時的課堂作業及期末考試。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要不曠課,表現規矩便可拿到及格的分數,好的學生與差的學生在分數之間不會有很大的差別,優劣差距不大。這對那些態度認真的學生不公平,極大地打壓了學習積極性。以至于那些學習不佳的學生認為只要表現好,成績都能合格,相應的就會產生專業技能不過硬,滿足不了就業的情況,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大打折扣。中職畢業生是面向社會、為市場服務的群體,課程的評價與設置必須跟就業緊密結合。美術課上,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也多流于藝術層面,而學生的藝術思想、技藝能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才更加實際,畢竟體驗式的藝術與商業模式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所以真實的現象是,學生在學校發展良好,卻難以立足于社會,作為教師并沒有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商業模式與市場運作。所以,課程改革的切入點是要更多地探討藝術市場的運作,分享成功的商業案例,讓學生所學能夠迎合市場的需求,這樣便能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的就業水準。至于如何優化課程,關鍵在于優化教學評價,因為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啟迪不僅體現在作品本身,更在于思想等層面。本人認為原先的一些課程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過于單一,學生的一件作品、一次考核、一次陳述并不能全面地定義學習成果,如果要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追加一項面試環節,在學習階段或者期末考核中跟企業招聘一樣加入教師面試環節,并加大這一部分的分值比重,教師的考核不僅要有課程當中傳授的部分,還要有拓展的部分,結合實際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教學目標便得到合理的延伸。教師可結合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提問,學生可了解更多在就業方面所要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加深自我認知。中職美術課程亟須優化與改革,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認知方面和技能方面有更強的針對性,才能更好地適應崗位的要求。
二、加強課程的實踐性
中職學生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未來就業崗位對中職畢業生個人技藝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課堂上,美術教師通過一些優秀作品鑒賞和親身示范,讓學生吸收知識更加直接與透徹,但真正獲得技能,源于大量的實踐。現今的美術課堂理實參半,甚至有些時候理論多于實踐,學生真正動手操作的時間嚴重不足,最終導致動手能力差,基礎技能不扎實。教師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學生的參與度密切相關,理論方面的內容講得過多會使學生出現厭煩的情緒,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質量,所以教師應當呼吁學生放手實踐,甚至在學生操作出現困難時加強輔導。以本人任教的平面美術設計為例,這是一門完全注重實踐的電腦操作課程,通常無需做過多的理論講解而直接從一個案例出發,示范講解操作步驟,而且最初挑選的案例十分簡單,便于操作,學生在教師示范之后馬上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實踐操作。中職學生上課注意力渙散,學習自主性差,簡單的案例實訓能夠讓學生輕松完成任務,之后再逐步增加難度,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知識的積累,有的學生遇到問題甚至會主動提問,并且有些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自己的習題之后還主動幫助老師指導落后的同學,面對之后的課程便會擁有強大的自信心。事實證明,實踐性的課堂對中職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加強課程的實踐性并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的全情投入自然會造就良好的教學成果。加強課程的實踐性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甚至達到自主創造的最高境界。學生整體質量的提高在日后的擇業方面就能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當今的教學模式過于程式化,培養的學生猶如生產線上的產品,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美術是一門富有創造力的課程,十分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并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內化的創造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固有的教學模式。本人在所任教的課堂上經常用一些方法來讓學生通過多看、多說、多想、多練把創造力激發出來。美術學科包羅萬象,學科里面有許多分支,而且非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從多種渠道入手,美術鑒賞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接觸各種不同的藝術風格、藝術門類與流派,拓寬思維與眼界。通常可以了解藝術家對作品的構思及創作意圖,比如著名畫家畢加索創作的諸多作品都富有創造力,其中用自行車座和一個車把創作的《公牛頭》被本人當做一個經典案例介紹給學生,這件作品的材料來源于生活的廢舊物,在藝術家非凡的創造力之下獲得了重生,他巧妙地構思出了一個“牛頭”。學生了解藝術家的作品之后更加明白正是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才推動了美術的發展。同樣,一個具備創造性思維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創造力賴于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太多地把自己主觀的認知強加于學生的思維,而要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盡情發揮想象力,這樣他們的創造潛能才能像火山噴發般傾瀉出來。創造性思維引導產生卓越能力,擁有創造能力的學生將更加受器重。
四、增加到企業中學習與鍛煉的機會
與普通高中不同的是,中職學校在三年的學習生涯中必須要有社會實踐的經歷。職業院校主要還是培養實用型人才,學生很快面臨就業以及適應社會對職業技能的高要求,從接受學校教育轉向社會實踐。因此,在校學習期間,應當階段性地增加學生下企業的次數。美術專業的學生可選擇到公司成為一名實習美工人員或是廣告公司的廣告設計人員,和公司里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建立師徒關系。學習專業的繪圖、制圖、修圖技能并獲得實戰的經驗以及了解行業狀況和市場需求。多了企業磨煉的經歷才能認清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進而找準就業方向。學校應自行聯系學生到相關公司、企業實習,在那里他們可以了解整個企業的運作以及管理模式,從帶他們的師傅那里學到更多知識,更加明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鼓勵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中職美術生在學校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頂崗實習完結之后方可獲得畢業證書,相關還可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例如CAD證書、PS證書以及美工證等。大部分學生僅滿足于取得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并沒有引起學生、家長的足夠重視,教師在這一方面也有所懈怠。早在1993年,國家就已實行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并重的制度,所以考取職業資格證也是國家政策所需。中職學校的特色在于培養專業技術性人才,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考取職業資格證是對學生掌握某知識技能的最有力證明,是用人單位錄用、招聘學生的主要依據。另一方面,職業學校很少考核學生,學習壓力也不大,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作為導向。推行考證制度可明確學習目標,亦可調動起學習興趣。考取職業資格不是單純地為了一本證書,其意義在于考證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識技能,發現存在的問題,是督促學生學習的絕佳方法。在這樣一個就業形勢嚴峻的時代,中職學生應當力爭考取職業資格證書,這樣才能在擇業的過程中占有顯著的優勢,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
六、優質美術教育以特色美術工作室為依托
職業教育在新形勢的就業環境推動下必須追求辦學特色,一個好的專業在未來得以發展壯大離不開打造特色的環境。一個獨具匠心的工作室可以令學生在感知、體驗、互動的過程中形成優良的品格和創造能力。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打造獨具匠心的工作室也是教育教學的一部分。以美術專課為例,美術教室不應該僅僅只是給學生授課的簡單場所或是畫具畫材的陳列用室,而應該是具有濃厚藝術氛圍的創意空間,這一點可以借鑒發達城市的職業學校。上海職業學校的美術專業有多個工作室,如,陶藝創作、抽象涂鴉、花藝裝飾、剪紙藝術等。每個工作室開展的課程內容各不相同且精彩紛呈,相同的地方是由師生共同參與、探索工作室的實施策略。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開展適合學生的美術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在感受、體驗和創作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培養創造的能力。美術工作室的特色環境只是個依托,重點是在現有物質條件中滲透藝術的概念,并以相應的活動呈現出來。打造個性化的藝術空間需要適時地對空間布局做出合理的調整,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能以利于學生的課堂活動。成立美術工作室需要足夠的空間,既然是美術空間就要體現其藝術之美,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打造出充滿藝術氛圍的空間,就可以在全方位的藝術體驗下全身心地投入創作,從而培養感知美的能力。工作室的每一個角落都要散發出藝術的氣息,充分發揮潛移默化的美育功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潤物細無聲”。在這樣一個輕松、愜意的環境中進行藝術的活動,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以及創作的熱情便會油然而生。
總之,就業新形勢下中職美術教育需要做出改變的地方有很多,各方也一直在關注、努力著,學校方面也一直沒有停止深化學生培養模式方面的努力,改善局面的根本在于改變,只有不斷改革舊有的模式,摒棄錯誤的方式方法,在教學和學生實踐上做足工夫,才能讓學生具備社會競爭力,從而更好地選擇心儀的崗位。
參考文獻:
[1]賈江平.如何有效指導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就業創業[J]. 成才之路,2011(23):4-5.
[2]景竹華.淺談如何實現中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學與就業的有效鏈接[J].中學教學參考,2012(6):95.
[3]王麗娜.淺談改革中的中職美術教育[J].職業技術,2011(11):17.
[4]李舫.關于美術工作室建設方法的思考:以四川教育學院美術系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1,27(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