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楊 袁光富
【摘要】藏族圖案藝術在雪域高原民族生活中無處不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用器皿、宗教用具、房屋建筑等領域中運用的非常普遍,它是藏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朵藝術奇葩,具有獨特民俗的圖案、大眾化的特點,在裝飾造型中歷史最長、應用最廣。本文以藏族圖案的含義、發展史和審美特征為出發點,對藏族裝飾紋樣圖案的分類、美感形式、色彩等審美特征進行探索。
【關鍵詞】藏族裝飾圖案;歷史文化;圖案分類;美感形式;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A
藏族圖案藝術在雪域高原民族生活中無處不有,是藏族文化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藏族同胞在長期的勞動、生產、生活中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審美創造,是藝術思維和審美體驗的物化形式。是在生產勞動中以實用為目的,對美術進行開拓、創造和藝術實踐活動。 它主要通過物態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展示出藏族人民的審美觀和精神追求,并在民眾中發揮著它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功能的生活形態藝術。
一、藏族裝飾圖案的歷史文化起源
藏族圖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元到明、清發展成為一個包容的裝飾文化,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統一全藏,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隨著吐蕃本土文化的發展,加上外來文化的影響,藏漢之間直接的文化交流便已開始,促進了與之相應的民間實用工藝美術的形成,從而賦予人們新的文化和新的意識,喚起人們的思想,包含宗教信仰的改變。佛教在西藏的傳入與傳播,不但有全套的教理、教義、教法,還有與之相關的信息和知識,促進了一系列佛教藝術形式和符號的形成。一旦在實踐中反復被引入和使用,它很快就會被藏族文化認同從而完善和鞏固,在程式化過程中應加強和遵循。
藏族圖案藝術作為一個民族文化、意識的反映,流露出來是一個民族的真實感情。藏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在創造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中國文化體系中的裝飾圖案和技巧。藏族人民不再保持其固有的形式,相反,它注入了大量的西藏思想、心理、智慧、感知和情趣以及本民族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使它成為一種具有自身心理、地理和生理特征的文化瑰寶。
二、藏族裝飾圖案的分類
藏族裝飾圖案種類繁多,獨具特色,內容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對比性,根據展現的主題和內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宗教:瑪尼圖飾、八寶圖、七寶圖、藏戲面具
宗教文化對藏族圖案產生了深遠影響,與宗教信仰有著緊密聯系,在裝飾風格上,具有宗教文化的象征意義。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藏族裝飾圖案藝術有著特有的宗教色彩,在圖案設計藝術中的體現如“八寶圖”紋飾是佛教中最著名的一組,包括海螺、寶傘、金輪、金幛、金魚、妙蓮、寶瓶、吉祥結八組圖案。最初,“八寶圖”是印度早期的供物,是國王加冕時獲贈的禮物,現在是藏族地區被廣泛用作裝飾,主要出自于藏族人民對佛教的普遍信仰心理,同時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從藏族人民的櫥柜、飲食器具、帳篷和窗簾也可以看到這些裝飾圖案,有時它以單一的模式出現,有時以組合形式出現。
(二)寺廟建筑:佛塔(十象自在圖)、銅門、卷草
藏族寺廟建筑裝飾圖案具有經典的藏族圖案藝術,人們普遍對寺院建筑的柱頭、門框、大門、墻面、屋頂等結構空間部分進行裝飾。這些裝飾圖案是藏族藝術的一部分, 藏族寺院建筑圖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和文化意義,是藏族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審美意識、文化歷史等各方面的視覺再現。如佛塔常見的圖案“十相自在圖” 藏語為”朗久旺丹”, 它是一個具有神秘力量的圖形符號,它是由7個梵文字母加上日、月、圓圈共10個符號組成的。這種圖符包含著特別復雜的辯證關系,符號中的五種顏色代表宇宙中的五個基本元素:水、火、風、地、空。10個符號象征著人體的各個部位與物質世界的各個部分,它們之間具有復雜的宇宙辯證體系,表達了時輪宗的最高教義。藏傳佛教的十個吉祥符號被認為是藏傳佛教的吉祥符號,它被廣泛用于建筑裝飾品和驅邪消災的護身符而廣為流傳。
(三)器皿:木桶銅飾、陶器紋飾、酥油桶飾
藏族的生活器皿做工十分精致細膩,其主要裝飾手法是雕鏤、模沖、刻畫、鑲嵌、冷鍛、塑雕、鎏金(銀)等。表層刻有龍、虎、獅、象、鳳凰、孔雀八祥徽等圖案,生活器皿裝飾圖案主要來源于寺廟的壁畫紋飾及中原傳入的錦緞紋樣,如忍冬紋、卷草紋、寶相花、纏枝藤紋、福祿壽三多、牡丹紋、菊花紋、梅花紋等。
(四)服飾:藏裝及其服飾圖案
藏族服飾整體顯現出一種樸實的自然美和雄渾的陽剛美,這一風格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藏族佩飾圖案做工精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色彩鮮艷,具有鮮艷的對比,如紅綠、黃紫,并運用多色、金銀線條與服飾色彩鮮明和諧;藏族服飾圖案非常豐富,主要基于遞增和排比的規律,有植物紋、動物紋和幾何紋等。宗教文化在其服飾中的體現以及在服飾文化中紋樣所表現出的民族宗教情感,藏族就是利用這種直接表達意象的象征符號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以服飾為媒寄托人們的理想和希望。“卍”(或“卐”)和“十”是藏族服飾的兩種特殊形態,這兩種設計與西藏的歷史和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卍”(或“卐”)藏語稱“雍仲”,它最初是古代的象征和魅力,被認為是火和太陽的象征,梵文中意為胸部的吉祥標志,是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在藏族婦女的心目中,它是好運和幸運的象征。
(五)字母符號:“文六字真言”“十相自在”“卐”字符、“回”字紋、“丁”字紋、“福”“壽”字紋
佛教典籍、梵文、藏文、漢語符號中的某些帶有宗教咒語的字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為藏族裝飾圖案的重要形式,是一種既有宗教意義又有美麗裝飾效果的圖案。藏族人民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字母文字的尊重:刻在石頭上,把它們放在所有重要的道路上;印在經幡上,把經幡懸掛在不同的山丘、橋梁和路旁,也刻在經筒之上供人們轉經等,如“卐”字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咒符、護身符或宗教文化符號,在古代埃及、波斯、希臘、印度、歐洲、西亞及阿爾泰語系民族中,對“卍”(卐)字符頗為崇拜,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廣泛分布的“卍”字符贏得普遍認可,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藏族裝飾圖案的美感形式
藏族的歷史文化光輝燦爛,在世界屋脊這個雪域高原上,藏族先民在與惡劣生存環境的斗爭中,以他們的堅忍不拔,創造了十分厚重生動的吉祥文化,充溢著獨具魅力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寄予了藏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可謂追求完美的造型是人們對人生理想的追求的精神體現。藏族裝飾圖案是藏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通過長期勞動創造出來的。它們通過豐富的想象、抽象、變化和組合,將自然對象轉化為各種藝術形式,有著鮮明的民族傳統和民族風格,具有濃郁的民族思想感情和宗教氛圍。
藏族圖案裝飾的藝術表現主要集中于完美地展示和傳達藏族圖案裝飾的藝術思想和內涵,力求在造型和選材上做到完美無缺。在表達方式上主要有現實性和抽象性。大多數材料來源于理想和生活,不僅具有良好的外觀效果,而且能表達人們的思想。在造型上,將人們的深層美感融入到裝飾圖案設計中,美觀、完美、和諧地體現了藝術的內在本質,它們通過豐富的想象、變化、抽象、組合,將自然形態轉化為各種圖案,從而展現出不斷變化的自然、生命力、有序的結構與排列,并將其美轉化為意味深長的裝飾圖案。
藏族裝飾藝術源遠流長,題材豐富,博大精深,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藏族圖案以其生動、簡潔、抽象的圖案化造型語言統一于變化統一的美的法則之中,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其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明顯不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藏族封閉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藏族文化藝術的傳播;另一方面,藏族裝飾圖案藝術的理論研究相對滯后。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藏族圖案理論方面的研究,同時,藏族傳統圖案的設計元素也可以用來設計具有藏族風格和現代工藝美術特色的圖案。現代設計手法與藏族傳統圖案的結合,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這樣藏族紋飾藝術才能在多元文化浪潮中既不失其本色,而且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設計適合當代人喜歡、具有現代審美意識的設計作品,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愛好。
參考文獻:
[1]瑞縱彬.藏族裝飾紋樣的歷史文化考察[J].西藏藝術研究,2000(1).
[2]王亞萍.論藏族裝飾圖案的審美特征[J].西藏大學學報,2006(4).
作者簡介:劉康楊(1978-),藏族,四川康定,研究方向:美術史論、唐卡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