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夏
摘 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創新的迅猛發展勢必為高校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推進高校財務管理智能化與信息化進程,加快高校管理會計轉型,探索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本文基于財務云視角從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的需要、財務云的概念界定、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政策的驅動力與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研究,并提出對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的展望。
關鍵詞:財務云;財務管理創新策略;高校
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正逐步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過渡,但信息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尤其是在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迅猛發展的當今,高校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積極探索財務管理創新策略,為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提升財務專業價值、加快教育現代化做出貢獻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
一、高校財務管理創新政策驅動力
1.國家層面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發展新動力,需要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國家層面要統籌推進構建高等教育先進信息化體系,加強前沿和基礎研究,信息化與創新協同發展,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最大程度發揮信息化的驅動作用,教育信息化策略要堅持惠及大眾教育、堅持合作共贏、確保安全久治。
2.高等教育領域層面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進程,不斷深化高校投入機制改革,有必要、有需要在給予高校自主權的同時,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柔性共享、全面管理”的新模式,如開放財政端口打造教育系統大數據庫,對各高校財務管控進行深度整合,實現區內高校財務數據縱向與橫向間的大數據融合,為區內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3.高校層面
從高校深化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而言,高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利用人才智庫優勢,利用“互聯網+”模式,積極探索財務管理創新路徑,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現高校財務管理轉型,助力財務專業價值提升。
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需要借鑒戰略財務管理理念,建立“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的組織構架。從戰略財務開始,經過業務和經營規劃制定經營策略,在經營過程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管理、分析評價來考量經營狀況,進而實現戰略任務和專業價值提升。即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施“戰略―業務規劃―經營規劃―預算管理―過程管理―分析評價”的戰略財務管理模式。
二、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財務云的概念
什么是“財務共享”?共享無處不在,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等等。很多人對“財務共享”存在誤區,以為“財務共享”只適用于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其實財務共享歸根結底是數據共享、信息共享,目的是將原本分散疏離、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財務會計業務,通過統一的財務信息平臺、ERP系統、會計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來實現數據的整合和流程的革新,從而實現更高效、更優質的財務運作模式。
財務云是財務共享的衍生概念。對教育系統財務管理工作而言,財務管理的目的就是為實現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服務學校內涵式發展、服務“雙一流”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因此,不能只局限于財務運作模式的內部共享,財務信息平臺更不能成為“信息孤島”,而應該樹立“大數據”理念,在面向以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及不斷顛覆、重構的財務管理轉型背景和模式下,積極探究財務管理服務高校教學研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機遇。
三、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財務云的建設路徑
1.總體思路
財務共享服務建設的總體思路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積極穩妥、有序推進”。以管理層的支持為關鍵,以財務共享理念導入為前提,以業務標準化為根本,以信息系統為支撐,以知識轉移保證效果,以人員培訓為保障,以文化建設為推手,以完善的問題解決中心為窗口,通過對學校現有財務技術和資源進行合理整合,以及對學校管理信息流、物資流和資金流進行標準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管理,從而達到更加合理利用和有力監控學校財務資金、健全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降低財務管理成本、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協調與健康發展的目的。
2.主要目標
通過優化高校業務流程、整合財務人力資源、重塑組織架構、完善信息化建設等四個再造,減少財務管理冗余環節,構建財務共享服務體系,實現會計政策、會計科目、核算流程、信息系統、數據標準五個統一,積極籌建高校財務云平臺,加快高校財務管理轉型,減少冗余環節、提高核算效率、解放人力資源、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實現對業務運作全過程的實時監控與管理,從而推動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財務三個維度的協調發展。
3.關鍵建設點
高校財務云平臺的關鍵建設點包括:
一是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形成“基礎財務、管理財務、戰略財務”三級財務管理體系。推進業務流程改革,契合高校整體發展戰略,由業務驅動管理,理順業務流程,通過業財一體化將服務職能集中整合,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實現精細化、標準化流程操作,達到服務標準化。
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財務云平臺,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利用影像技術、物流技術等實現24小時報賬、無面對面報賬,實現網上報銷、移動審批、條碼跟蹤、憑證自動填制、統一支付、實時查詢、數據分析、電子票據管理、電子檔案管理等功能。
三是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財務信息平臺不能成為“信息孤島”,需要融合數字化校園,對接教務系統、人事系統、后勤系統等,建立標準化數據口徑,實現大數據統計分析,如教學成本、生均成本、專業(分年級、分專業多維度)培養成本、課程(分課程)培養成本等的計算,從高校宏觀大局出發,為高校教學研管理新模式做出貢獻,提升財務專業價值。
4.具體實施路徑
財務云具體實施路徑包括:
(1)推進財務崗位設置改革。根據財務共享服務需要,重新梳理科室職責和崗位職責,合理劃分業務歸口,嚴格執行內控規范,明晰崗位職責,實行崗位牽制,防范財務風險。
(2)推進財務業務流程改革。優化財務業務流程,減少冗余環節,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減少直接面對面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報賬環節。費用報銷是財務流程中耗時最久、風險較大、重復性較多的業務之一,也是高校財務管理控制的關鍵環節。因此優化報賬流程,提高報賬效率,是管控風險、實現信息化的前提。①業務申請。報銷人整理單據,登錄報銷系統,填寫報賬單,系統自動限制支出范圍、標準等。填制完成后通過影像系統將單據掃描上傳。②在線審批。有權人可通過移動應用終端在線審批。③在線初審。財務人員通過影像系統在線初審單據。④投遞單據。若初審通過,報銷人將紙質單據通過24小時自助投遞機投遞。⑤財務復審。對紙質單據復審,主要核對紙質單據與報銷系統中的掃描件是否一致,若核對一致,將報銷系統中的報銷內容自動轉換生成會計憑證。若報銷人的信用評級達到一定級別,可跳過復審,可直接生成會計憑證,交由出納付款。⑥在線支付。通過銀企直聯接口將資金自動到賬。
第二,單據流轉環節。建立影像系統、物流系統,辦理業務人員將審批后的單據上傳影像至共享中心,將原始票據通過24小時自助投遞機進行投遞,并根據投遞碼跟蹤票據處理情況信息。
第三,財務處理環節。經審核合格后的憑證95%以上由系統自動化處理。一是由電子審核代替人工審核,提高審核效率;二是實現分專業或年級的成本核算與控制;三是實現收費系統與核算系統對接,收費數據直接生成記賬憑證;四是資產驗收能直接對接核算系統,形成資產入庫記賬憑證。
第四,付款環節。付款環節限時辦結,實現T+1日到賬。一是對接前端錄入系統與支付系統相對接,減少人工錄入環節,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對接網銀,系統批量處理支付業務,減少出納工作量。
第五,建立財務信用評價體系。共享服務中心信用管理功能通過對報賬員的報賬及時性、規范性、以及審批人員的審批準確性進行評分,劃分出報賬人員和審批人員的信用度等級。在報賬單界面上,每個報銷人姓名下直接展示該人員的信用度等級,并可追溯查看該人員的詳細信用記錄。系統可根據不同等級的信用度對報賬業務采取差異化處理。
(3)建立財務云平臺,實現大數據的歸集、處理與分析。以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會計信息化建設推動財務云平臺建立。狹義的財務云平臺以單個高校為主體,主要涵蓋網上報賬系統、預算與核算系統、影像管控系統、檔案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銀校直聯系統、資管系統、信用管理系統、質量管理系統及移動終端系統等,并與其他外部管理系統的全面對接,建立多級次、多維度數據倉庫,實現數據共享。廣義的財務云平臺是建立行業內、區域內的財務大數據共享模式。
四、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的展望
1.“賬房先生”之變:讓業務驅動核算
借鑒戰略財務管理理念,契合高校整體發展戰略,由業務驅動,進行業務規劃與編制,結合信(轉12頁)(接18頁)息技術,通過建立財務云平臺,實現智能核算處理機制和精細化報表分析,將管控手段前移,減少財務風險,促使財務人員參與制度規范落地、數據決策支持、教育成本優化、風險控制、資源利用等價值活動中,幫助財務人員提高戰略分析和判斷能力,構建財務與戰略、經營與管理相融合的大財務體系。
2.打造智慧財務:財務工作全程數字化,24小時智能運營
借助數字化工具,從移動報賬到電子發票到影像識別到電子歸檔,實現全程電子化作業模式,分離實物流與電子流,智能運營,24小時無間隔報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優質高效的財務服務。
3.大數據思維:共享大數據提升財務管控價值
利用財務云的資源整合優勢和大數據技術,財務部門可以為高校管理決策層提供滿足內部精細要求的管理報告,甚至對業務過程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指導,幫助財務有效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共享服務能力、過程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及決策支持能力等五大價值。
4.財務共享培訓:建立人才智庫
充分發揮高校教學研的基礎作用,通過高校財務云建設實踐經驗建設財務共享培訓課程,為區域乃至全國培育高水平、復合型的財務共享服務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小春.財務共享服務系統在高校管理會計中的應用――以A高校為例.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
2.歐林金.A高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報銷管控研究.重慶理工大學,2017.
3.陳虎等.從新開始――財務共享財務轉型財務智能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
4.張慶龍.財務轉型始于共享服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