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婷 劉潔玉 龍奕交 焦雅娜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之后,企業并購的規模更加壯大,在一系列動因的促進下,企業并購已經成了企業擴張的主要選擇。同樣的,在并購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財務風險與整合問題。本文通過從并購方式、并購理論以及并購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與問題對企業并購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并購;戰略理論;財務風險;整合
一、前言
我國公司法中規定的公司合并其實就是企業并購,但是它所指的只是狹義上的并購概念,并購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同的企業會選擇適合它們的并購方式。隨著并購的產生,很多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并購產生的動因及方式,就此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并購理論。企業并購實質上就是一種資源的再配置,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快速成長。但是,并不是實現了企業并購就一定會實現盈利,統計資料顯示,企業并購過程中遇到的財務風險問題以及整合問題是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
二、企業并購
企業并購就是兩家或以上的獨立公司或者企業合并為一家企業,合并的實質在于企業的控制權而不是法律主體。只要一家企業擁有了另一家企業的控股權,就可以稱之為企業合并或者并購,企業并購并不是必須要一個法律主體解散才能來完成的。廣義的并購包含吸收合并、新設合并、收購和接管。
1.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也就是兼并,由一家公司吸收另一家來加入自己的公司,與此同時,吸收方存續而被吸收方解散,并且其法人的資格也同時被取消的合并方式即為吸收合并。存續的一方繼承被吸收方所有的資產及負債。
2.新設合并
新設合并是指由兩家或者多家已經存在的公司解散之后合并成一家新的公司的過程,原來公司的法人資格均被取消。新成立的公司將會繼承原來公司所有的資產及負債。
3.收購
收購是指一家公司使用現金或者非現金資產或者股權將另一家公司的股權或資產收購來實現對這家公司的控制或者實施重大影響。收購之后,被收購的公司其法人地位并不會消失,公司也依然會存續和經營。
4.接管
接管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它可以有很多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是指一家企業控制權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是由收購引起,也有可能是由托管而產生。
三、企業并購動因
一個企業或一個公司經營的目的無非是盈利,自從出現并購浪潮之后,各家企業都希望可以通過并購來擴張自己的企業,使自己的企業更加快速成長,進而可以實現更多的盈利。從這一角度來看,企業并購的動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種。
1.擴大規模,降低成本
企業在實現并購之后,其規模也會隨著并購而得到擴張,擴大了規模,資源也會得到充分利用,自然會使得成本有所下降。
2.多元化發展
企業可以通過和與自己行業不同的行業的企業實現并購,從而實現多元化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規模,還可以降低行業的競爭風險。
3.提高知名度
現在有很多企業通過自己的專利權贏取許多利潤,同樣的產品,知名度高的企業定的價格往往比知名度低的企業高出很多,而企業并購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幫助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
4.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在實現并購之后,不僅規模得到擴大,成本得到降低,品牌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形成了一系列對企業發展有利的先決條件,自然可以鞏固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四、企業并購戰略理論
每個企業都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隨著并購浪潮的來臨,企業會根據發展戰略選擇并購的動因,也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并購的動因和產生的效應進行了分析,由此產生了多種并購理論,以下主要介紹企業并購經營協同效應理論、多元化經營理論、稅收效應理論和代理理論。
1.經營協同效應理論
經營協同效應理論認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存在規模經濟,并購可以使雙方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實現規模經濟,并購可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從而提高企業的利潤,因此這一理論認為并購之后的企業比原來每個企業的價值都高甚至大于兩者價值之和。
2.多元化經營理論
多元化經營理論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發展來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多元化經營可以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如果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過于單一,那它將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而多元化發展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風險的擴大。
3.稅收效應理論
根據我國稅法的規定,一個企業如果實現了盈利,那就必須要向國家繳納企業所得稅。不同的盈利水平也對應著不同的所得稅稅率,因此,如果一個企業的盈利很高,那也就意味著這個企業要向國家繳納更多的所得稅,但是如果它并購了一家虧損的公司,這家公司的利潤就會被虧損公司的虧損抵消掉一部分,那也就意味著它所需要繳納的所得稅額也會減少,從而實現了避稅效應,從另一種角度看,這實際上是企業的一種稅收收益,即為稅收效應理論。
4.代理理論
在股份有限制公司中往往會存在一種委托――代理關系,由于股東的所有權和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權分離而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這種委托――代理關系是指股東作為委托人將企業的經營活動全權委托給管理者即代理人。但是由于兩者的目標不一致,股東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而管理者的目標是增加自己的工資薪酬的同時增加自己的閑暇時間,因此管理者通常會損害股東的利益,由此便產生了代理問題,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股東和管理者在簽訂協議時產生的成本,即代理成本。而代理理論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并購減少這種代理成本,在企業并購之后,企業的管理者就要面臨著爭奪代理權的問題,從而可以減少代理成本。
五、企業并購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目的是獲得收益,但是高收益的同時必定伴隨著高風險。由于有些外界不確定的因素可能導致并購并未達到預想的結果,并對企業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即為企業并購風險,以下主要對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財務風險進行簡要分析。
1.價值評估風險
企業在并購時要對被并購企業的公司價值進行評估,但是由于評估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并購的時間,被并購企業的收益狀況等,從而會使得評估出來的價值不準確,進而影響收購企業對其收益的估計,從而產生價值評估的風險。
2.投資風險
企業并購其實是一種對外投資,而對外投資一般都需要有很多的資金,大量資金的投入必然會面臨著很高的投資風險,因而在企業為了通過并購獲得收益的同時必然也會面臨較高的投資風險。
3.籌資風險
企業在準備采取并購之前需要準備并購所需要的資金,然而不管企業是通過發行股票還是發行債券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籌資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融資風險,不論是通過哪一種方式都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債務分擔。
4.支付風險
并購是一種投資行為,企業在并購的時候可以有多種支付方式進行選擇,如果企業選擇現金支付,就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現金壓力,企業的經營活動也會受到現金流動的影響,企業也會因保留大量現金而產生很大的機會成本,面臨著很高的財務風險。如果企業選擇以借款的方式進行支付,就會使企業承擔一定的債務風險,更嚴重的甚至有破產的可能。因此,無論企業選擇哪一種付款方式,都會使企業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
5.信息不對稱風險
企業在并購之前要對被并購的企業進行一定的了解,對這個公司的價值進行估計,對這個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進行了解,對公司現在所處的狀況有所了解,然而企業對被并購公司的了解程度和被并購公司內部管理層的管理人員所了解到的信息往往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信息不對稱,這種不對稱的行為,往往會對企業對被并購公司的價值估計及其他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會產生信息不對稱風險。
六、結語
20世紀90年代之后,企業并購的規模更加壯大,這也刺激了我國企業一步一步地向并購的方向發展,在一系列動因的促進下,在這種經濟條件下,企業并購已經成了企業擴張的主要選擇。企業并購已經在我國市場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很多企業通過并購給自身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是也有企業因為并購失敗而承受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在實施并購時要對并購方式和并購戰略進行慎重地選擇,并且要對可能面臨的風險做好防范措施。保證并購實施的成功,以此才能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實現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荊新.財務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06).
2.朱朝華.我國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分析.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6).
3.耿建新,戴德明.高級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07).
4.王會恒,高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分析及控制.財會通訊,2007(07).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