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現狀進行研究,同時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如制度改革的延滯現象、產業支撐力不足、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和城市承載能力較低等。進而給出了一些解決對策:一是加快實施制度對接的措施,二是強化城鎮產業支撐,三是加強對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四是合理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河南省;問題現狀;對策研究
河南省是我國現在已經擁有1億人口的且正處于發展中的大省,河南省正處在深入推進城鎮化的重要階段,務必認識到新型城鎮化給社會、經濟帶來的重要影響,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這條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健康穩步發展。
一、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河南省城鎮化基礎弱,相較于全國城鎮化程度,河南省城鎮化與之相差甚遠。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就達57.35%,而河南省2016年城鎮化率只達48.5%,低于全國城鎮化率8.85個百分點。當然,自2007年以來,河南省經歷了一個迅猛發展的城鎮化過程。僅2007—2016年10年間,河南省城鎮化率從34.34%提高到48.50%,年均提高了1.42個百分點。
在探索新型城鎮化這條道路上,河南省雖然基礎不強,但發展迅猛。近些年以來,在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途中,頻頻傳來捷報。20lO—2014年,河南省城鎮醫院、衛生診所床位數目由128700張增至183100張,增幅為29.74個百分點;醫生人數由58300人增加至80500人,增幅達27.60個百分點。在此期間,河南城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4710000人增至6500000人,增幅為38.07個百分點,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從4700000人增至10000000人,增幅達112.67個百分點。2015年河南省全省生產總值37010.25億元,比上年增加了8.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數額4209.5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數額18189.3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數額14611.33億元。2017年1--3月份,河南省積極的經濟因素明顯增多,社會大局保持基本穩定,大氣污染防治成效顯著,要素支持和保障的能力更加強大。以上數據顯示,近些年來,城鎮不僅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上出現了明顯的增高趨勢,也在第二三產業調整生產水平上取得了大大的進步,同時,河南省內經濟也在穩定增長。
二、河南省當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問題
1.制度改革的延滯現象
由于制度的局限性,農民難以快速融入城鎮。從戶籍制度角度出發,二元戶籍制度改革進度滯緩,居民在與戶籍制度有關的很多政策中都享受不到他們應有的優惠,例如新城鎮的居民孩子的入學問題,居民的醫療保險問題等等這些都和戶籍有很大的關聯。從土地制度角度出發,產權制度不清晰明確,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例如,有些地方的農民居住區幾年前都在宣傳要進行城鎮化的改革,而且不允許農民再行建房等等政策,可是等了幾年了那些地區仍然還沒有進行城鎮化改革。類此種種不僅影響社會的穩定也嚴重影響了新型城鎮化的進程。
2.產業支撐力不足
城鎮化不但但是所謂的把農村人口從農村轉進到城鎮中來,而且還包括把第二、三產業往城鎮聚攏的過程,然而目前河南省第二、三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幫助河南省人民就業的力度不強,也就影響了人們集體向城鎮轉移的進度,進而延緩了建設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進度。雖然河南省如今已然進入工業大省的行列,但離成為工業強省還相差很遠,仍然有規模龐大而實力不強的工業,低比例的高科技產業,高比重的依賴資源性的產業。河南省第三產業更談不上有什么優勢,服務型產業、投資市場等具有活力的第三產業發展匱乏,進而導致支持城市的經濟和就業的能力的局限。
3.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城鎮基礎設施的健康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良好發展的基礎。但是由于經濟長期發展水平低,城鄉建設資金鏈供應不足,導致現在河南省城鄉基礎公共服務制度仍舊不完備。2014年,河南省公共財政收入達不到2000萬元的鄉鎮占73%,占據大多數。此外,從財政收支看,全省財政收入不抵支出的鄉鎮達到56%,竟然在全省中占據大半的位置。因此得出結論,河南省鄉鎮財政力量比較單薄,而且嚴重缺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導致出現落后的城鄉基礎設施的局面,此外,河南省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有力的管理強度,需要政府對此加大關注度。
4.城鎮承載能力較低
因為城鎮規劃統籌能力的低下,城鎮建設水平能力不足,以及還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所以導致出現了人居環境差、城鎮發展水平低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鎮建設過度依賴土地。有的地方在城鎮建設用地或者耕種土地征用過多,以至于有些農民遷到城鎮以后沒有耕地甚至沒有產權。二是資金需求量和供應量嚴重不等。一些地方由于受到地理環境、資金市場的約束融資渠道比較狹窄,而且方式簡單唯一,從而導致融資規模和融資數額都達不到建設需要。三是資源環境方面,經濟的快速增長大大的消耗了資源影響了環境,然而資源的數量對人們建設家園發展經濟來說又非常有限。
三、針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問題的對策
1.加快實施制度對接的措施
通過戶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對農民進城身份的阻撓,使農民能夠更好地在城市中獲得良好的生活環境,享受優良的資源。通過土地制度的改革來積累農民進城的資本,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而且要教育農民運用好他們手中的資本。通過改革福利制度,使農民成為新居民,讓農民能夠獲得他們應得的社會、醫療福利,而不是一再地拖延福利償還時間。通過改革政府體制降低農民進城門檻,同時為農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農民能夠更好地享受制度改革后的福利。通過改革教育體制,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調控市場化、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之間的關聯,為城鎮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河南省在改革制度的同時應加大對制度的創新改造,切實消除因制度延緩而導致的制度障礙。
2.強化城鎮產業支撐
提升城市群的發展水平,有效加強對第二、三產業的管理力度,提高城鎮產業能力和產業載體的發展水平。并且走創業之路也是一條好道路,政府應當制定合理的創業補貼政策,鼓勵在外打工的農民回鄉創業。集結培訓資源,助力教育農民創業,增加就業率。同時,還要根據具體城鎮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發展城鎮自己的產業,充分挖掘自己的內在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建設存有歷史印記,擁有區域特色,具備民族特性的美好城鎮。創建旅游景點就可作為好的可發展思路,例如駐馬店市汝南縣的梁祝傳說,就能吸引外來旅客去梁祝故鄉走一走。當然這一思想已經被采納,而且得到了很大的反響。因此,河南省的其他城市也可效仿這種做法,更好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又同時能夠帶來經濟的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的良好發展。
3.加強對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
城鄉基礎設施是產業發展、社會穩定、人們安居樂業的基礎,因此,政府應當增加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關注度。開發健康有益的項目來營造投資環境,進而多渠道的進行資金籌集,來改變鄉鎮財政收入不高難以改進基礎設施的局面。通過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以及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讓城鎮居民更好的得到政府給予的補助。同時,推動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保障農民受惠的權益,讓政府真真正正做到為人民謀福利。除了對公共服務方面的關注,我們也要對居民住房的公共安全和保障給予重視。城鎮化不是政府把房子建好賣給農民之后就結束了,政府還應該對住房建筑的安全和社會保障負責,政府應正確選擇房地產開發商,不能讓農民買過房子發現住房有問題了而無處宣告,吃啞巴虧。加強對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方方面面,政府要給予一定的重視。
4.合理提升城鎮承載能力
以科學的知識理念建設城鎮,在科學規劃有限空間的同時加大對立法體系的完善和提升。加強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的有機聯系,以確保能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同時,我們應根據城鎮的發展水平改進資金投資市場,拓寬融資渠道,開發政府項目等提供多渠道的融資道路,讓城鎮建設有充足的資金。此外,還應該注意到污染物排放問題,提高環境質量水平,加大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問題管理力度,保護生態。推進城鎮綠色循環發展,加大對科技智能化的重視,關注對歷史文化的弘揚,提升城市的內涵水平,完善城鎮綠色、循環、低碳的建設機制,執行嚴厲的源頭保護機制、損害賠償程序和責任究查管理模式。
四、總結
目前,河南省正處于推進新型城鎮化迅猛發展的重要時刻。面對外部環境的各種變化,世界經濟增長緩慢,全球貿易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局面,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河南省如何面對挑戰、把握機遇是一個重大課題。因此,現在正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協同合作共同進行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在此重要期間,政府應當牢牢把握政策的變化,在變化中尋找機遇,在機遇中快速發展新型城鎮化。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現狀.社科論壇,2015(12).
2.郭丹丹.河南新型城鎮化現實困境分析.社會發展,2017(02).
3.楊智紅.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問題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2).
4.袁紅麗.河南省農村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農業災害研究,2016,6(7).
5.韓丹.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民創業問題研究.經濟研究導,2016,298(17).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