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橋
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就,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伴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步結束、粗放式發展經濟導致生態環境和資源難以承載等客觀事實,因此,轉變社會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成為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核心內容。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與技術升級導致了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應對這種市場人才結構需求的改變,調整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要解決的重要課題?,F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也是職業院校主動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
“現代學徒制”起源于聯邦德國的職業培訓,二戰后成為職業教育的主導模式,并形成了配套的國家制度、教育制度模型,推動了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艾F代學徒制”的實現形式也不同,且學徒制教育正在不斷地增長與創新中。
課程的設置注重專業性和實用性并重教學內容是教學工作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瑞士的“三元制”,即學徒培訓制度由企業、職業學校和行業培訓中心共同舉辦,企業提出培訓或教學的內容要求,行業與學校制定標準,學校、企業共同實施教學、行業監督質量。這種模式與德國相比,不但具有校企雙元育人和學徒的雙重身份的典型特征,而且學徒有更為寬廣的學習與從業選擇空間。在合作教育模式中,學徒、教育機構和企業之間是一種伙伴關系,參與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責任??傊?,現代學徒制均為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主導模式,其工學結合的實現形成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但都遵守德國學徒制的“雙重”身份、“雙元”育人、產教融合,并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根本的原則,因此,調動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積極性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國家的法律政策支持是根本保證。
與國外相比,我國學徒制的建設處于基礎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但還沒有明確完善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支持,缺乏根本性的保障,而且國家層面尚未形成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頂層設計。第二,沒有真正實現學徒的“雙重身份”。第三,職業培訓與職業學歷教育沒達到有機的銜接。第四,沒有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沒有真正找到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利益點和學徒的個人利益平衡點,沒有調動起企業聯合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
實現現代學徒制取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問題:
(1)探索與實踐取得的成效,通過校企雙方的共同探索與實踐,物流管理專業得出了這樣的初步結論,只有根據不同類型企業需求,采用不同的招生方式,招收不同生源的學徒(普通高中、中職畢業生和企業員工),采用不同的實現方式,才能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以“雙元育人、交互訓教、在崗培養;學生雙重身份、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為特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人才,企業更加認同了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
(2)現代學徒制學徒雙重身份界定問題。在解決從非在職員工中所招學生的學徒身份問題時,物流管理專業采用的是學徒、企業和學校之間簽訂三方協議方式,這種方式與勞動法中的勞動用工合同還有所區別。在實際探索中,學徒與企業簽訂了類似勞動合同的三方協議,在崗學習期間享受正式員工的薪酬福利待遇,其雙重身份和國際界定學徒雙重身份的慣例不完全相符,急需相關部門和專家根據我國現階段實際情況,對現代學徒制學徒的雙重身份進行實事求是的界定。
(3)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思考與建議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物流管理專業深深地感受到,現代學徒制是開啟企業從單純用人、訂單培養轉化到企業全程參與育人之門的金鑰匙,是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實現雙元育人的發動機。職業教育只有植根于企業才能煥發勃勃生機,而現代學徒制就是職業教育植根于企業的最佳途徑之一。同時,物流管理專業也深深地認識到,社會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的轉型與技術升級,導致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與勞動力的流動,而勞動力流動和崗位技術升級對勞動力技術技能的提升需求,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根本推動力。
基于以上的思考,實施現代學徒制必須創造兩個大的環境條件,一是政策環境條件建設和內涵環境條件建設。根據我國目前推行現代學徒制工作的實際情況,盡快出臺扶持我國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為推動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提供根本性的保障。二是建議教育部協同有關部門按照項目建設的方式推動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在經費和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引導、鼓勵地方政府,特別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職業教育經費的分配上向現代學徒試點院校傾斜,確?,F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了保證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質量,校企雙方應根據以上基本要求建立導師的基本任職標準,除考慮現代學徒制教學所需的崗位工作能力、職業教育能力外,還考慮師資團隊為企業技術升級的服務能力。同時還要構建校企“互培共用”的長效機制,實施現代學徒制導師的崗前培養制度和達標上崗制度。“交互訓教”是指學校知識導師和企業技能導師通過交互授課的方式培養學徒,其中知識導師一般以集體授課與理論研討為主,企業導師以師帶徒方式授課,所以企業導師的授課人數多于學校的知識導師。基于上述情況在高職的現代學徒制工作中應適當擴大企業導師的比例,因此,高職院校基本辦學條件中關于兼職教師的比例限制應考慮做一定的調整。
總之,產業結構是人才培養模式選擇的根據,專業性質和企業需求是選擇實現方式與途徑的依據。在實施現代學徒制時,物流管理專業應考慮當地的產業結構、專業的性質;準確把握合作企業的利益核心點;努力爭取當方政府的政策扶持;積極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加強內涵建設,將職業教育植根于企業之中,這才能推進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
(作者單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