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從小學開始,教師就需要通過作文教學活動來使學生形成堅實的作文寫作基礎,從簡入繁,逐步提升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在新型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之下,教師要通過使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擁有寫作這項能力,而不是只能單純地仿照范文,寫作形似的“復制品”。面對小學生這一作文寫作學習群體,教師必須要找出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教學方法
作文對于思維系統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學習內容,他們具有的概括能力比較低,語言組織能力也不強,不能在一定的時間之內,獨立地對想要表達的事物加以概括,但是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再加上教師的輔助,小學生也逐漸能夠獨立地寫作出符合年齡特點的優秀作品。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作文寫作需要,通過使用科學的作文講授方式來將更多的寫作技巧傳達給小學生,給其提供良好的作文指導。本文分析正確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通過合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
教師在使學生形成對寫作的興趣時,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使學生形成隨時寫作的好習慣。
寫好文章的前提是要對寫作產生興趣。首先,教師要引導開放小學生閱讀一些積極向上的文章,書籍等,能夠開闊小學生的知識領域,讓學生涉及更多的知識領域,才能夠在寫作中有所創造。其次,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指導來引導學生,更多寫作方面的技巧,如何讓普通的文字更加活現于作文中,讓學生通過有趣的詞語鏈接生成美妙的句子,使得學生在寫作中變現更出色。最后,通過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來達到學生寫出好的作文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背影》《我的故鄉》《少年閏土》《找春天》等這些課文時,可以進行仿寫、改寫、縮寫、補寫等訓練,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資源的能力。以《找春天》為例,課前讓學生尋找與春有關的詩句、優美語句等,課后要求學生對《找春天》進行縮寫,訓練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抓住行文的幾幅圖畫進行描寫。這樣不但使同學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利于背誦,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葉圣陶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教師有責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有人把教師比做火把。那么學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師去點燃。語文老師對寫作要熱愛,要率先垂范。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只會整天談經驗說技巧,多少顯得有些滑稽。一個以寫作見長的語文老師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也只有這種老師,才能說得出經驗和技巧,而且是同學們樂意接受的。師生之間能就寫作的具體感受進行交流,達成心靈的撞擊、共鳴、磨合與默契。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干干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發揮得如何。
二、鼓勵學生將生活與寫作有效聯系
部分教師會給學生推薦一些作文寫作指導書,或者讓學生大量閱讀范文,這種行為存在一定的可取之處,學生能夠學習范文的寫作手法,積累作文中的優質詞句,將其轉變為自己的東西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但是這類范文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的寫作意識產生一定的限制性影響,導致學生存在直接仿寫的錯誤行為。教師要使學生明確生活元素對于作文寫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習《中彩那天》這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盡管文章之中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但是作者描述的并不是戰爭相關的大事,而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學生也可以將寫作活動生活化,借用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素材來完成寫作任務,
雖然在語文考試之中,作文寫作經常會有一定的寫作要求,但是教師仍舊不能將寫作與生活割裂,融入生活元素之后,學生與寫作活動之間的距離被有效拉近,作文寫作不再只是一種學習任務,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將作文習作課堂擴展,延伸到教室之外,讓學生接觸自然,用自然事物來刺激寫作靈感。教師需要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到,寫作并不是遠離實際生活的學習任務,而是一項與生活無法分割的日?;顒?。教師也不需主動地組織寫作活動,在每一次學校組織的活動結束之后,讓學生記錄自己的感受,逐漸形成主動寫作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安排周記等形式的寫作任務,在訓練學生記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同時,還能了解小學生的內心感受,與學生保持著更加親密的關系。
三、組織作文寫作活動
教師可以靈活地面對寫作這項教學任務,改變其外在形式,將寫作課程轉變為寫作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之中完成寫作任務。寫作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能夠在習作之中運用成語以及詩詞等,為了訓練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成語接龍的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掌握更多的成語,還能使學生學會快速思考,還可以組織詩詞背誦比賽,使學生能夠借助詩詞來使作文充滿亮點。
作文就是讓學生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矗?,想,屬于認識活動,沒有認識活動就沒有表達內容,認識不真不深,表達也就言之無物,流于膚淺,也就不會感動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學習階段的語文教學體系的作文寫作進行了講解,重點研究了可靠寫作教學方法,部分語文教師雖然重視語文教學,但是卻選錯了方向,即使付出努力仍舊不能將其寫作水平提升,本文從語文教師比較容易忽視的幾個方面,介紹了語文教學方法,提升寫作能力需要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學習過程,教師需要看到學生的進步之處,適時對其進行鼓勵,使學生的作文學習活動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在寫作方面取得更多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吳亞群. (2017).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與思考研究. 新課程(中)(5).
[2]王芳. (2017). 找到寫作的金鑰匙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 作文成功之路旬刊(11).
[3]周曉麗. (2017).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