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萍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幼年啟蒙思想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小學語文有著涵蓋知識面廣,問題開放性強的特點,對于學生的思維發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正是由于蘊含了豐富的智慧,所以當經驗匱乏的小學生在面對文章的情境描述時,理解的不夠深入,對語文的記憶不強,在學習中學新忘舊、知識混淆的情況屢見不鮮,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就應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訴求與基礎水平,從而導入能夠短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元素,在契合學生理解認知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啟發引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提高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打破守舊的教學思想,改變以往語文課堂上一板一眼的授課模式,靈動化呈現出小學語文的文字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搭建與學生平等溝通的橋梁,避免單向化的主觀臆測,真正落實“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理念,轉變課堂角色,創建自由的活動空間,鼓舞學生針對語文情境表述獨立的觀點,教師應以新鮮的內容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逐漸強化求知欲望,代入自身情感引發心靈與文本的對話,在語文的學習中樹立健全的價值觀念,開啟語文教學的新篇章。
一、融入情感教學
小學語文的學習應導入情感元素,引導學生從旁觀者的閱讀角色中脫離出來,走進語文文本的故事情節中,設身處地感受語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真正領會語文的內涵,例如:教學《春天》時,讓學生回想自己認知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學生說:“春天的風都是輕柔的,吹在臉上像是春風在親吻臉頰”,有的學生說:“春天的花都開了,在萬紫千紅中春天是五顏六色的”有的學生說:“春天就可以去郊游,外出的人多了起來”,教師詢問學生:“你們喜歡春天嗎?”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喜歡”。而后導入課文,先出示課文情境圖,再運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的音樂:雷聲、雨聲、鳥叫、蛙鳴……讓學生豎起小耳朵仔細聽,然后聲情并茂地朗讀:“春天,春天像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綠的柳葉,白的梨花……春天像本動聽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春天像本微笑的書。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孩子笑了,咧開小嘴巴……”剛讀完,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再通過學生為老師的范讀作評價,學生們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閱讀興趣、方法和習慣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發展。
二、填充插圖教學
低年級的課文每篇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圖,中年級和高年級的課文,也有相當數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往往是訓練說話時的插圖。看和說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在教學中,要從圖入手,充分利用插圖進行聽和說的訓練。例如,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時,教師讓學生觀察了解大體內容后,提問學生:“從圖上哪兒可以看出春天來了”后,接著加以點撥,拓寬學生思路,“粉紅的桃花開了,白色的梨花開了,我們身邊的還有哪些不同顏色的(各式各樣)野花也開了?”這樣,學生不僅開動腦筋想問題,而且也能使他們說出具體、連貫的內容。再如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準備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圖片,在導入課文時,我出示了這三張圖片,告訴同學們,這三只小動物遇到了個難道,我們大家去幫一幫。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同學們都爭著在課文中去找難題,去幫助這三只小動物,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品讀體會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到了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三、鼓勵互動教學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對較淺的問題是可以讀懂的,而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交流的機會,形成差異的、主動的、全面地參與。例如,在上《早發白帝城》一課時,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老師對于朝、發、彩云間、千里、還、猿、啼、住、輕舟等詞意的問題。然后老師又問:把詞的意思加起來就是句子的意思,有誰讀懂了哪些句子?學生又紛紛舉手把句子的意思串出來。然后,教師又告訴學生,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整首詩的意思,有誰能把整首詩意思說出來?學生又舉手用自己的話說全詩的意思。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的交流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創設情境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師根據“流落街頭,幾次擦燃火柴產生幻想,凍死街頭”幾個情節制作課件,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營造了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仿佛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用發散思維組織教學,根據教學課件,師不拘泥于游覽線路,讓學生先學感受深的部分,打破按課文段落前后排列順序講解的傳統教學法,達到了設計新穎獨到,頗有創見。并通過電教手段,感受多媒體教學特色,激發學習熱情,倡導民主自由學習方式,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結束語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素潔.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社會科學:文摘版,00051-00051.
[2]朱素林. 關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課外語文,2014(24):119-119.
[3]劉瑞練.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3,172(7):22-22.
[4]藍森清.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6):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