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榮
【摘 要】在新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對于教育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在現行教育理念的主導中,教育不在單純的重視成績,而是重視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整體性發展,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的作用在于教化,必須要從小做起,尤其是要針對小學生的教育更要給予充分的重視,針對小學生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進行科學化的教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和情商。只有打好小學生教育的基礎,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才能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國民的綜合素養。本篇文章著重介紹了小學生養成評價的具體策略方式,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構建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
【關鍵詞】小學生 養成教育 評價策略 探究分析
在進行小學生養成教育的評價過程中一定要以教師作為主導,把小學生作為教育中心,全面落實好對小學生的教育。針對小學生的教育評價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通過活動的形式培養小學生獨立品格。學校開展小學生教育評價要根據所在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重視小學生的教育,完善學校、家庭與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讓小學生無時無刻都感受到教育,時刻遵守日常的行為規范,提升我國小學生養成教育的水平。
一、學生養成教育要以教師為導向
在進行小學生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明確好教師、家長與小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教師、家長作為教育導向,小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全面落實好我國的素質教育實施。首先教師和家長要積極的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注意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保障養成教育的順利開展。小學生養成教育以教師為導向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養成教育的學習平臺,多組織一些養成教育相關的交流研討會,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第二個方面就是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有效的養成教育方案,在方案作為規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進行開展,針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情況設置檔案,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進行監督和跟蹤,并且把記錄的小學生信息檔案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學校進行一定程度的共享,共同促進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施。
二、學生養成教育要以小學生為主體
在進行小學生養成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把小學生作為養成教育的主體,讓小學生自發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出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養成教育的水平,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要從日常的生活中做起,故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教師要從小學生的每一個細節實施養成教育,要教會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好小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引領者,促進小學生的規范化健康成長。小學生為主體開展養成教育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開展:第一個方面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奔跑打鬧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發現小學生奔跑打鬧的現象要進行科學的教育,不能直接批評小學生,造成小學生的叛逆心理和畏懼心理,要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小學生形成優秀的行為品格;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文明禮儀,要讓小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比如“對不起”、“謝謝”、“再見”等,要求小學生做懂禮貌的好學生。要注意的就是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深刻地影響到小學生的禮貌程度,教師要主動地為學生制造禮貌學習的環境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文明的魅力;第三個方面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衛生習慣,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小學生具有隨意性的特點,對于環境衛生沒有太多的概念,教師要不斷的在學習和生活中為小學生強調衛生的重要性,養成吃飯先洗手,不亂丟垃圾的衛生習慣,教師要為小學生制定可行的衛生行為規范,確保小學生有序遵守衛生行為規范;第四個方面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效果在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顯著的體現,很多小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不注意聽講,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語言表達、閱讀能力都比較弱,因此教師要在養成教育中多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在課堂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監督小學生執行,從小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構建完善的小學生養成教育評價體系
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影響小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和方式,也會對小學生未來的品格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要走不斷完善小學生養成教育評價體系,從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出發,全面覆蓋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施。家庭要和學校進行有效溝通,不能過于寵溺孩子,讓學生養成傲慢的性格,也不能使用家庭暴力導致學生出現自卑、暴躁的心理,家長要積極和學校進行溝通,針對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有效應對,比如學生不愛說話,就鼓勵學生去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學生不愛運動,就抽出時間和孩子到戶外進行閱讀或者運動,幫主小學生養成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學校在養成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兼顧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道德素養的培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養成教育的水平。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畫畫、有的學生喜歡唱歌,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在學生興趣中普及一些文明行為習慣和衛生知識,讓小學生從小開始做起;社會要給與小學生一定的寬容度,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積極快樂的氛圍,通過一些警示標語來規范小學生,讓小學生認識到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重要作用。
四、小學生養成教育的評價策略
在小學生養成教育評價策略的制定上,首先要確保評價的主體有一定的發展性,保障小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而且評價依據不能直接根據結果,而是要根據評價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關注學生在真實學習情境中的投入狀況,評價的價值根本上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小學生的激勵,讓小學生養成自覺遵守和學習的好習慣,最后就是養成教育的評價要尊重小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性,評價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個性,始終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也就是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放在首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自由的空間。
小學生養成教育的評價策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個方面是完善小學生養成教育的訓練機制,為學生的行為規范提供一套完善合理的硬性標準,通過家長要、教師與社會的監督保障小學生養成教育機制的實施。在學校里面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方式,讓學生懂文明、懂禮貌、愛學習,比如開展文明宣傳黑板報,時時刻刻警示小學生,督促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全面落實好養成教育。
第二個方面是要在整體格局中實施小學生養成教育,在學校內部的系統架構中可以對小學生的優秀行為進行表揚,鼓勵其他學生進行學習,定期進行教育宣傳,為學生的養成教育實施營造氛圍,在學校外部,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要和社會進行接軌,讓學生走進養老院,主動地去慰問老年人,深入到鄉村感受鄉村的魅力,還要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衛生活動,小學生通過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可以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樹立良好的學生形象;在家庭中,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養成教育實施,比如學校要求學生給家長洗腳、唱歌等作業,家長要積極地進行配合,讓小學生感受到家長的辛勞,鼓勵小學生主動分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三個方面就是要設置完善的養成教育評價體系。學校要編訂可行的養成教育教材,在教師的引領下幫助小學生學習,讓小學生每天都進行自我反省,學生要填寫自我反省表,也要教師、家長以及其他學生參與評價活動,確保對小學生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保障小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實施。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作用在于教化,必須要從小做起,尤其是要針對小學生的教育更要給予充分的重視,針對小學生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進行科學化的教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教育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和情商,只有打好小學生教育的基礎,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才能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國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文,李德郁.小學生習慣培養中的“養成教育”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2):86-87.
[2]張敏.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3,(1):34-35,81.
[3]鄧靜.淺談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快樂作文,2011,(3):75-76.
[4]潘秋英.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調查分析——以Q市H小學為例[D].曲阜師范大學,2016.
[5]姜淑慧,王新建.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芻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25):129-130,117.
[6]董永鈺.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1,(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