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珍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教育工作者也開始積極尋找高效的教學方法。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尋找高效教學方法的契機和途徑。微課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實現了對教學資源的擴展。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針對性顯著提升,實現了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因此本研究將集中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途徑,旨在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微課 小學語文 應用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微課教學資源廣泛應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教育工作質量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今天,謀求提升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手段既是教學工作者的任務也是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應用創新教學模式有利于突破教學方式局限,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但是從微課教學資源的應用現狀來看,依然需要加大教學研究力度。
一、利用微課巧抓重點
微課為5- 10分鐘的視頻,以更精簡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這就需要老師巧抓住每節課的重點內容,根據學生及實際的教學情況 ,進行充分的微視頻準備 ,將重難點知識講解的更為透徹。比如在學習 《靜夜思》古詩時 ,此時的重點內容就是 “月亮”,一切的內容都是以 “月亮”為中心,但是較多學生不理解月亮代表的是什么,更無法真正感知作者借助月亮所表達的情感。對此,可以巧用微課來講解。微課中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描繪的具體景象是什么,以此基礎上逐漸地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此外,老師的微課中要將 “月亮”這一象征性的代表放于中心,可以在微課中給學生多展示一些與月亮相關的歌曲、詩歌等等 ,讓學生結合起來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突出教學重點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最大限度利用課堂時間
很多教師對于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存在一定誤解,認為微課教學模式下,觀看微課視頻是主要教學內容,然而微課視頻的時長通常在5—10分鐘左右,只是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剩余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師依然需要以微課視頻為基礎,指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并在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發揮自身的教學指導作用。例如學習課文《觀潮》時,此節課的重點就是對漲潮景象的分析以及對修辭手法的描寫。老師的微課短視頻可以對修辭手法及景色描寫方式進行講解 。當微課教學完成后 ,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去慢慢內化。可以引導學生在有感情的讀一遍課文 ,將內化的知識與課文相融合 ,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此外,老師還可以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讓小組 自己去質疑與解疑。同時,老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以 “那水 、那河”為主題的景物描寫 ,讓學生們去模仿課文的描寫手法 ,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描寫能力及想象力,真正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利用微課,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將圖像、文字等要素相結合,能夠實現對教學內容的生動化和趣味化的呈現,因此課堂教學活動氛圍逐漸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提升,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漁歌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視頻將詩歌中描繪的意境展示出來。生機盎然的西塞山,展翅高飛的白鷺,粉嫩無瑕的桃花 ,肥美自由的鱖魚,戴笠披蓑的漁翁 ,以及詩 中的遠景與近景、動景與近景 ,都可以利用視頻畫面為學生進行展示,配以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全身心置身于漁翁垂釣情景中。教師借助微課教學 ,既讓學生獲得了審美享受 ,還更加深刻理解了詩中的意境。通過對微課教學模式的有效利用,為小學語文教學主注入了更多活力,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語文學習興趣,知識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優化。
四、利用微課,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微課為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的豐富提供了客觀條件和實現手段。例如 :在 《飛奪瀘定橋》教學過程中,因為戰爭對于和平年代的學生來說比較遙遠,對這個問題他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教學重點 ,教師通過微課再現戰爭場景,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瀘定橋的險和戰士們的堅強勇敢,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和語言表達能力,并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展示戰爭示意圖 ,讓學生結合當時情景,討論紅四團的戰士們為什么要 “飛”著搶時間? 如果不搶在敵人前面會怎么樣呢? 學生觀看視頻以后 ,能夠置身于當時情境中,感同身受,積極發言,整個課堂氛圍非常熱烈,有利于讓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效率很高。
五、利用微課強化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知識屬于國語文化體系的一部分,知識碎片化、且繁多,內容博大精深,對于一些教學內容,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較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開展教學,充分利用微課,將部分知識滲透至微課當中,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并鼓勵學生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拓展小學生思維。將微課作為媒介,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得到強化,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如在進行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過程中,當進行到圓明園精美建筑學習時,教師便可以采用微課,將圓明園景觀復原圖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
六、結語
綜上所述,新的教育形勢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實現對科學教學方式的應用,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有效性,滿足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提出的教學要求。基于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實現上述目標依然需要一線教學工作者不斷深化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石雅茹.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王慧琦.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才智,2017,(06):96.
[3]周安祥.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2):86-87.
[4]杜煒,徐尚軍.淺談微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拼音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0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