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蘭
【摘 要】在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背景下,人們對于“核心素養”一詞有了不同的理解,新課程改革在高中教育領域全面深化,語文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手段,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強化提高,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促使語文教學工作順利走向更大成功。核心素養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有著積極影響。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 培養 策略 研究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在學生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教師必須發揮出重要的引導作用,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原則,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啟發學生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綜合性較強,在實踐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筆者特意進行了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重新思考,并簡要總結出幾點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提升方法,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些許幫助,從而進一步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加快發展。
一、利用翻轉課堂,提高核心素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及時應用,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呈現方式,根據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進行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究與思考,然后將課堂真正歸還于學生,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在實踐環節驗證自己的內心想法。學生主導著的語文課堂趣味叢生,同時也洋溢著濃濃生機[1]。例如,教學《荷塘月色》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語言,和作者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學會賞析、借鑒作者的抒情方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筆者及時引進了“翻轉課堂”模式,先在多媒體上面給學生們呈現出多樣的思考問題,如“文章開頭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說自己愛熱鬧也喜歡冷靜呢?文章第四段為何著重寫葉子多呢?行文中的重要線索是什么呢?”使學生們根據這些問題真正的走進文章,通過深刻分析,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品味作者的語言,從而思考出新的問題。 學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分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漸養成,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異常順利。
二、合理指導實踐,提高核心素養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們可以把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轉化。語文課內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課外實踐才是真正提升自身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不斷帶領學生們進行實際性的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鳳蝶外傳》的時候,由于本文是一個說明文,所以其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們對鳳蝶生命形態的變化進行感知,分析其語言文字特點,體會作者所使用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特點,提高語文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們重點分析整篇文章的行文順序,找出具體描寫順序的關鍵詞“8月、7天、9月、5月”等,從而對鳳蝶生命蛻變的過程進行感知,了解鳳蝶的生理習性。學習結束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們去一個養蝴蝶的地方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對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印證,從而加深學生們的語文感知。另外,指導學生根據作者的說明順序和語言風格,自己試著創作一個小型的“事物說明文”,提升語文實踐能力,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核心素養
從阻礙學生提升語文學科素養的角度上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措施,并且直接關系到了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2]。首先,以情動人,激發興趣,情感是人類一切動作的原動力,感性的力量不容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課型特點,利用電教媒體、直觀教具、現場體驗等形式來創設情景,營造氛圍,讓學生加深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情感意境等。其次,體驗成功,激發興趣。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語文素養基礎階段的相對枯燥乏味的部分,而教師可以在課堂內設立一些有趣的項目來圍繞學生的學習內容,例如舉行詩詞朗誦會,背誦比賽,限時閱讀能力比賽等活動。
四、加強團隊建設,提高核心素養
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還是不很全面,學校應該加強這一方面的管理和培訓,尤其是教師要提高思想和意識,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道德涵養,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建設。學校必須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培訓,將一些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灌輸給老師,讓高中語文教師在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轉變教學思想,并將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在以后的教學當中,如在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如何采用更加新穎的方式教授古文以及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還能拓展知識等,使得教師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強化問題能力,提高核心素養
善于解決問題也是培養他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教師只是滿足學生獲得高分,很少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顯然是不對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學習思考的平臺,使他們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一些片段,讓學生對比課文內容和電視劇內容。學生觀看完畢后會發現電視劇對原著改編較大,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電視劇不按照原著拍攝?為什么要改編?改編理由是什么?是忠于原著拍攝比較好,還是進行適當改編比較好?學生通過對比原著和電視劇,再認真閱讀課文,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其實,學生的答案并不一致,但這正好反映了他們在動腦思考,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讓各方闡釋自己的觀點。在思想爭辯中,學生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問題思維在無形中就得到了培養。
六、小結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于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教,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楊曉萍.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J].學周刊,2017(31)121-122.
[2]陳鑫.小學語文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