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中專語文教學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教師要找到科學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語文教學有正確的理解,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其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采取這一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此本文針對在中專運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專語文 探究式學習 策略
在中專語文教學中采取探究式學習方式,不僅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幫助學生理解好語文知識。因此,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正確運用好探究式學習方法,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保證教學的針對性與時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比較成熟,對一些問題考慮的比較周全,因此,教師要根據這一時期學生的狀況制定教學計劃。可以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究。例如:在講述《我的母親》一文中,用PPT演示孟郊的《游子吟》flash動畫,導入課程常設的問題情境,然后向學生提問:“作者具體是通過什么事情展現自己的母親?用了哪幾個詞?你來描述一下自己的母親?”讓學生們帶著這樣的問題,分組進行探究課文的內容,從事情中,讓他們自己掌握作者是如何提煉感情的寫作手法。同時,感受作者對母親深厚的感情,也讓學生自己反思對母親的感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配合學生感知——提問——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在參與課文的情境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已經不能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目前眾多教育教學手段中,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當屬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師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借助媒體吸引學生眼球,還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盡可能多地運用視聽、音像、電腦等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各種知識積累的舞臺。例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如果大量的影視資料不加運用那是非常可惜的。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當中,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視頻短片與課文進行比較,提出這樣的問題:第一,影片展現的故事情節是否與小說相吻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二,就某一具體情節,談一談影視藝術與文學藝術哪一種的表現效果更好?學生暢所欲言。
三、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除了努力為學生提供和創造實踐探究的機會、注重他們在探究的每一階段所獲得的體驗或經驗之外。還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大膽思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筆者主張:一要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實現學生自評、互評和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教師的角色應當從“講壇上的圣人”變成“身邊的傾聽者”。實際上,正是通過傾聽學生呼聲、關注學生的觀點、發言和及時表現,關注他們的興奮與疑惑,教師才能對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才能更好地做出決策。中專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當探究活動告一段落后,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訴說自己的心得感受,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成果;二要增強評價的民主性,強調評價主體之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使評價對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評價結果,而不是把評價的結果強加于評價對象。例如:學生對戲曲《雷雨》的探究學習采取了課本劇的改編和表演形式。經教師點撥,學生以小組形式利用自習課時間設計人物的語言、動作和表情,制作道具。表演結束后,由學生對活動結果進行評比,選出“最佳表演者”,許多學生還紛紛暢談自己在編演過程中的感悟和體驗,幾乎每一個參與者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獲。
四、教師要大膽、創新地使用教材
當今信息時代,要求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越來越高,"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已成為社會對現代人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中職語文教材顯然缺少現代氣息和時代感。而新課程標準更強調學生的自身體驗,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好的課堂不應該只是看教師教會學生什么,還應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所以,教師要適當地控制自己"啟"和"引"的度,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授課除了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外,還須搜集與專業相關,又能體現出語文知識與技能特點的文章補充進教材。這樣,既可增加信息量,又可保證基本語文素質的培養,充分體現人文精神、人本思想。例如:在講楊振寧的《鄧稼先》時,可緊緊抓住"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這句話,拓深講解中國文人幾千年固有的一脈相傳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文精神。通過講解杜甫、諸葛亮、蘇軾等著名文人的人生追求與命運,使學生進一步領會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結語
探究式教學方法的語文教學指語文老師依照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學習規律,建立起實際的、或學生學習語文相匹配的教學情境、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科學呈現語文課文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學習語文,理解并熟練掌握語文知識,提升文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分析能力及情感解析能力的教學形式。老師要確保通過探究式語文教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幫助學生思考、認識事物,學生也因為自身能力的提升而深刻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
參考文獻
[1]趙可澤.中專語文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探討 [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128-129.
[2]周濤.探究式教學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 [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3):159-160.
[3]馮興寶.探究式學習模式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7(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