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振宏
一、人類信息技術發展概述
人類信息技術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共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是語言的出現和使用,語言成為人類思想交流和信息傳播必要的工具。第二階段是文字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對信息的存儲和傳播超越時間和地域的局限稱為可能。第三階段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在這一階段,書籍、報刊成為重要的信息儲存和傳播的載體。第四階段是電子設備的出現并廣泛使用,比如:電話、廣播、電視等,人類可以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第五階段是計算機與互連網的使用,目前提到的信息化指的就是計算機、互聯網及通信設備等媒介的綜合使用,我們可以簡單稱其為“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其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高校教育也不例外,在我國啟動大學“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審視“互聯網+”給大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的獨特優勢,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大學,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我國高校信息化發展現狀
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網絡帶寬和覆蓋面明顯拓展,數字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各種技術設備不斷更新,基本形成“互聯網+”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互聯網+”信息化極大地加快了高等教育發展。目前,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已從單純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發展到推動高校業務流程改造的新階段,很多大學開始探索利用大數據來支持教育決策,為師生提供更加精準的教學和科研服務。調查顯示,90%的高等院校建立校園一卡通系統,88%的高等院校擁有校園安全監控系統,74%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統一的身份認證系統和科研管理數據庫。建設智慧校園成為新的趨勢,它采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深入挖掘數據的內在價值,進一步凸顯信息資源的創造與利用,促進了知識與智慧的傳播分享。信息技術具有改善和擴展教育的潛能,有助于拓展教育機會、消減教育成本,提升教育質量。
三、高校Java課程信息化教學
課堂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戰場,我們最不能忽視的就是“互聯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高校課程實現信息化教學。下面就以Java課程為例,講解該課程如何實現信息化教學。
(一)基于“互聯網+”視頻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上的學習資源也越來越豐富,Java視頻資源,比如MOOC視頻也越來越多,教師應善于發現好的視頻資源,比如傳智播客的視頻資源就非常好,學生可以免費學習,老師可以將這些視頻資源推薦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實現線上自主學習。
(二)基于“互聯網+”多種軟件綜合使用
1.微信和QQ聊天工具在信息化教學中的使用。微信和QQ聊天工具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通信和交流方式。老師可以通過建微信群或QQ群保持和學生間聯系,很多教學資源,比如大點的視頻,課件,作業等都可以通過微信群或QQ群發布,學時可以下載學習,與教師教學進度保持一致。微信和QQ在教學中,不在是單一的聊天工具,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微信或QQ答疑解惑,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懂的難點,教師可以隨時隨地輕松解決,教與學不在局限于課程。
2.藍墨軟件的綜合使用。藍墨軟件是專為高校教學設計的軟件,正逐漸地改變部分專業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方法了教師的教學。該軟件具有很多共享的視頻資源和非視頻資源學習庫,教師在藍墨軟件中建好班課后,添加這些資源,該班課的學生就可以隨時學習。班課中的簽到功能可以瞬間實現所有學生簽到,對于大班授課來說,該簽到功能是非常方便的。班課中,可以布置作業,發起討論,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加經驗值。藍墨軟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方便了教師和學生間的教與學。
3.多媒體課件教學。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高校課程也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化教學。多媒體課件的出現和使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課件中大量的信息,教師可以重點講解,難理解的地方,學生還可以用智能手機拍照,便于課下再學習。
四、結論與建議
隨著高校信息化的繼續發展,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需向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基于“互聯網+”的多種軟件需綜合使用,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與學,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作者單位為哈爾濱廣廈學院信息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