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香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效率有了新的要求,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辨別教學效率高低的標準,絕不是教師有沒有教完知識內容或教學態度是否認真,而是學生的吸收和掌握的狀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深刻認識到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就是無效教學,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促進教學效率不斷提升。筆者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主要針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依據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活動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確保良好的教學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必須要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激發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課堂。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開展多年,但通過實踐教學研究發現,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中的低效、無效現象還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教師缺乏理論支撐,在教育教學觀念上,往往還停留在“講授-接受”的層面上,學生的能力、素質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第二,不能結合實際,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案例,教學時心中無學生,滿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第三,課堂效率不高,導致學生的作業量增加。大量的作業,給學生加重了課業負擔,同時也使得教師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務之中,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形成一種教師越忙、學生越苦的現象。
開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揭示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于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以及促進學校發展都具有很高的實踐意義。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認真鉆研教材,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生活動方式等問題有全盤的考慮,包括“教什么?何時教?怎么教?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等等。在備課時,我一定要做到準確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然后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關的學習策略、學習者策略,設計各種活動形式,使學生能夠學得輕松、有趣、有效。同時明確開展活動的流程,知道“每一環節該做什么,怎么做,使學生獲得什么知識?”,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
2.精心設計開端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如一潭死水,缺乏興趣的學習則是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除了“設疑引趣”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例如在講解“時、分、秒”知識時,可以講一個這樣的生活例子:“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熱烈舉行,那么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北京奧運會的盛況呢?北京時間2008年8月8日晚8時08分,北京奧運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開幕,8時08分在鐘面上的指針應該是怎樣的呢?”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努力解決,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
3.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進行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小組合作要限時限地,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真正地樂于合作。學數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學交流、學合作的過程,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教師要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在別人發言時,注意力要集中;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聽再講自己的理由。比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這個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小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進行討論,然后提出創造小組軸對稱圖形的任務,讓小組成員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圖形或者線條,設計最美的軸對稱圖形,比如蝴蝶、樹葉、天安門等圖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教師要適時參與,充分發揮引導作用
首先教師應該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實踐的要求,按教學目的精心地組織學生進行操作,使他們的動作思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其次,還要參與到學生的操作中,對于出現問題和錯誤的學生要及時進行糾正和照顧,及時發現在操作中的閃光點和具有創新意識的行為,在全班予以肯定,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大膽交流、共同分享動手實踐過程中的體驗,從而具體實踐中抽象出數學結論。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新形勢下,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對自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有個正確的認識,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究、創新和總結,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調動他們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宇霞.提高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成才之路,2016(16):12-13.
[2]程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7):20-21.
[3]袁紅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06):45-46.
[4]彭潔.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