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紅
【摘 要】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他們的詞匯量,熟悉多種寫作的技巧與方法,能夠為寫作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二者能夠相互促進,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 寫作 融合
相信許多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都十分犯難。小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都十分有限,在寫作時存在著資源匱乏,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因此出現了教師認為難教,學生認為難學的問題。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便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又能同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
一、注重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驅動力。小學生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概念,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的關鍵就是自身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興趣上多做努力。首先,閱讀教學的開展不一定要局限在課本中,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對于年級稍高的學生,可以為他們推薦《海倫凱勒傳》、《魯濱遜漂流記》、《霧都孤兒》等國際名作。當然,也可以尊重孩子們的需求,讓他們自主選擇課外讀物。這樣才能讓學生將閱讀作為自己的需求和自己喜歡的事,在長期的堅持下逐漸形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對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教師不能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就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在布置寫作任務時規定過多的條條框框,這樣會使本就沒有寫作思路的學生思維更加狹窄,思路受阻,逐漸失去寫作的興趣,將寫作視作了一件困難的事。
對于初次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首先讓他們寫一些身邊熟悉的人和事,字數也不要太多,告訴他們寫作的基本格式,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由地創作了。例如,可以把題目命名為《我喜歡的游戲》《××,我想對你說》《我的周末》《我的一次旅行》等,這些題目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激發學生興趣。
二、仿寫課文句式
想要使閱讀教學真正作用于寫作教學,教師需要把握時機,趁熱打鐵,讓學生在閱讀后迅速開展仿寫練習,將在閱讀中獲得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進行運用。如教學《桂林山水》,可以仿照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式來寫一段話。課文中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好像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我們可引導學生仿寫:秋天的風真涼啊,涼得讓你感覺到了一絲寒意;秋天的風真柔啊,柔得讓你感覺好像用手在撫摸;秋天的風真香啊,香得讓你似乎看到了果實累累的豐收景象。這樣,學生通過仿寫讓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和升華。
三、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互補
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只蜜蜂要釀出一公斤蜂蜜,需要來往飛行大約30萬公里,吸收大約1200萬個花朵的液汁。每次采集回來,還需要把液汁從胃里吐出來,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液汁才能成為蜜汁。蜜蜂還要不斷地鼓翅扇風使蜜汁中的水分蒸發,最后才變成濃縮的蜜糖。我們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就要像蜜蜂的釀蜜過程一樣,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好教學的先后順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做到發展思維、滲透寫作、層層推進。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豐富的語言是寫作的前提。如果沒有閱讀,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因此,學生要想寫出好文章,就必須積累大量的語言知識,有了量的積累就可以向質的方向飛躍。開展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時流露出情感,在寫作時傾訴出靈感,能有效地把獲取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寫作素材。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重視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互動性。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重點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使學生通過閱讀來積累語言知識、豐富想象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變“單一思維”為“多項拓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要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理解能力,巧妙地利用講評學生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作品,掌握一定的評價和鑒賞技能,從而提升閱讀能力。如我在教學《春》這一課時,主要從學生自主朗讀、精段誦讀以及多媒體視頻配樂范讀三個方面來實施教學,寓教于讀,寓學于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美,使學生如臨其境,從大自然中發現美、感悟美,發展豐富的想象思維。精段誦讀能使學生加深領悟作者細致觀察的能力與準確描寫的方法,目的是提升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多媒體視頻配樂范讀,能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春》的美感,仿佛“春”就在自己的眼前。學生通過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與領悟作者精彩的寫作方法,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情感的熏陶,產生了躍躍欲試的寫作興趣。課后我要求學生進行仿寫練筆:以夏天(或秋、冬天)為題,仿照課文《春》寫一篇作文,還開展了以此次仿寫作文為主題的“美景四季”朗讀活動,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真正實現了“閱讀―積累―寫作―提升―閱讀”的讀寫一體化循環教學。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吸收寫作技巧,在寫作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閱讀與寫作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讀寫結合需要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變化、生理變化進行周密的考慮,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來激發學生對于閱讀、寫作的熱情和興趣,此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實踐以及自主學習。語文閱讀是寫作的基本條件,而寫作是閱讀的有效應用,在小學生擁有一定的文章積累之后,教師可合理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提升其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和利.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與作文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J].學周刊,2016,(23).
[2]謝淑茗.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481.
[3]祝雪冰.芻議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作文一體化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