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滿宏
【摘 要】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自學興趣,也難以取得新課改成效。運用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活躍學生的抽象思維,這會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在生活化的地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教師的教學壓力隨之減輕,和諧師生關系完善構建,傳統教學格局成功打破,地理教學工作將會走向一個更大的成功。
【關鍵詞】初中地理 生活化策略 課堂教學 應用 途徑 研究
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運用生活化策略鍛煉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有助于地理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不甚豐富,遇到復雜的地理知識無法獨立解決,需要依靠教師的正向引導才能走出思維局限。如果學生長期處于一種被動的認知狀態,會就養成諸多的不良習慣,學習興趣逐漸喪失,自學積極性隨之下降。鑒于此,教師就要重新調整教學方向,深度整合現有資源,運用生活化策略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繼而達成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1.突出實用性
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學習地理知識會不斷開闊我們的進步空間,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教師將地理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會大大增加地理課程的實用性,加快初中教育改革的創新步伐。
2.激發學生興趣
聯系生活組織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態度更加端正,教師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有助于帶動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
3.解決弊端問題
如果教師盲目的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式指導,那么就會使學生衍生出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質量越來越低,教學效果更是難以盡如人意。而生活化策略的應用,就會很好的解決這一弊端問題,從生活角度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地理課程設計體現出更加深遠的意義。
二、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策略的應用途徑
1.挖掘實踐素材
涉及初中地理知識的生活實踐素材豐富而龐大,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之前,應該在課堂上導入一些與課程有關的生活素材,素材最好是采用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通過選擇學生容易理解并感興趣的話題,提高學生對地理新知識的理解與認知。例如,教師講解“夏季風與降水的關系”時,可以通過對南方的洪澇災害與西南地區的干旱進行對比講解,在進行交通運輸網的課程講解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進行交通工具的系統性歸納,合理選擇假期期間的交通工具,進而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熱情,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與理解度。
2.創設生活情景
地理課程的開設,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更好地認識我們的生活和周邊世界。因此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生活化情境的營造,即結合將要講解的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多選擇一些學生容易理解、感興趣的教育材料,促進學生對于新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增長新的知識和經驗,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例如,在講到“多變的天氣”時,如果教師只是單向的知識灌輸,學生只是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那么過一段時間后很容易遺忘。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從一年四季的中某幾天的天氣預報作為教學情境,講解氣溫、風向、天氣的變化以及相關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在學習抽象知識時的難度,避免因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而導致的遺忘。
3.加強動手實踐
在“做”中學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實現“教、學、做”之間的銜接與融合,充分發揮地理課程需要實踐、易實踐的教學特征,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地理課程的生活實踐當中,進而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新學期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一定的生活實踐任務,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時的導游圖或照片,然后在開學后拿到課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進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圖、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如何畫線路圖、怎樣選擇交通方式、怎樣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等地理知識,從而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4.融合熱點時事
在初中地理教學當中,教師要與身邊所發生的熱點時事進行緊密結合,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順應,也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集中,并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在講到“生態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入汶川地震這一熱點事例:2008年5月12號14時28分,四川汶川地區發生了8級強震,一剎那,大地顫抖,山河移位,生死離別……大量的房屋被摧毀,死亡人數達到了近7萬人,整個汶川滿目瘡痍。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深深地被地震所帶來的破壞給震撼了,在對離去的人們進行哀悼的同時,也在考慮當今的生態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放一些汶川地震的錄像,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并在對地震形成的條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問學生:我國哪些地方還發生過地震?這樣既能把學生的情緒給調動起來,又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學生都紛紛帶著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欲望參與到激烈的討論當中,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運用生活化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關注焦點時事,讓地理走進生活,促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知地理,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學以致用,達到初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林關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途徑[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6(10):35-36.
[2]趙江峰.淺析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48):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