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秀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要求不斷提高,高中美術教學也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對學生繪畫能力的培養上,更要關注他們的素質發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美術本身就是一門具有美學性質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教師還需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審美能力培養的滲透,促進學生在藝術道路上的不斷發展。對此,本文提出了幾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 美術教學 審美能力 提升
形成審美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在美術方面的不斷發展,更全面地作用于他們的終身發展。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們應盡的職責。但過去,高中美術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還有所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一同探索出最佳的教學路徑。
一、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開展鑒賞教學。鑒賞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偉大,陶冶自身的情操,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掌握其中蘊含著的繪畫技巧。教師在開展鑒賞教學時,不應只讓學生看,更要讓他們從多角度來賞析,評論,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與渴望。不僅如此,著名的藝術作品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學生對作品表達想法的解讀也是他們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關鍵點。教師在組織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應為他們提供豐富的鑒賞內容,如繪畫作品、雕塑作品、書法作品等,讓學生受到不一樣的視覺沖擊,產生多樣的審美體驗。如在進行意象藝術的鑒賞教學時,筆者有意識的在教學第一課時使用梵高的作品。通過對梵高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作品的比較欣賞,幫助學生了解梵高的人生軌跡,讓學生盡可能詳盡地了解梵高這位藝術巨匠。比如,《向日葵》、《星月夜》等作品。這些作品都是需要學生仔細揣摩和評析的。對于歐洲藝術我們可以將梵高當做切入口,此外也可以有意識地添加其他一些內容促進學生的理解。比如,筆者選擇添加《米開朗基羅》這幅作品幫助學生了解其繪畫與雕塑的杰出作用。歐洲文藝復興是現代藝術必須仔細鉆研的一個重要部分,《創世紀》、《大衛》等作品筆者也都有意識地增加其學習課時,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其內容。
二、緊扣學科特點,強調審美知識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一味的強調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掌握,會使他們的思維產生局限,所謂的審美教育也成為了專業知識的教育。將學生培養成了具備同樣思想,同樣能力的“玩偶”,對同一作品的解讀千篇一律,審美能力的形成也成為了空談。也有一部分的教師過分強調美術學科的休閑娛樂性,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口味,把高雅的鑒賞課當成一種休閑娛樂,對美術作品中的逸聞軼事做過多地闡述。這些都是由于教師沒有抓住美術學科的特點而作的偏頗之舉,從而使美術鑒賞遠離了審美教育的目的。審美教育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想要提升審美能力,就需要具備基礎的審美知識技能。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就需不斷地完善與充實自己,儲備專業知識,并能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完全消化,授課時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與深入淺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做好與本節課相關內容的準備,這種準備具體到道具上,例如,在授課《蒙娜麗莎的微笑》時,教師可以課前臨摹一幅達芬奇的肖像畫和一幅類似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油漆畫掛在黑板上,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平時生活中,學生很難看到如此大、如此清晰的畫,并且還與達芬奇有關,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在課前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上,教師可以從達芬奇的肖像畫講起,講他的生平,講他的逸聞軼事以及他對科學與藝術的不懈追求。最終回歸到他在藝術方面取得的不朽成就,以及他嚴謹寫實獨有的繪畫風格。緊接著在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一代表作進行鑒賞時,教師應與學生一起進行深入探討,并啟發學生去感悟作品和理解達芬奇在作品中所蘊涵的潛在內容。
三、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想象力
美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和審美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與學習環境有著很大關聯。學生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思維會更加活躍。反之,如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關系緊張,學生是很難形成審美的意識與能力的。對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性的思維。營造一種愉悅活躍的課堂氛圍,以便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現如今,傳統的單一與枯燥的美術鑒賞教學已不能滿足現代化學生的需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對此,教師首先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談吐文雅、平易近人以及幽默風趣,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給學生帶來親切感,讓他們覺得老師和藹可親,從而在和學生互動中營造一種和睦的課堂氛圍,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整體成績水平,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此外,在鑒賞中還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放大圖片,再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這樣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鑒賞《現代山水畫花鳥畫》時,教師課前可以收集一些齊白石的作品,如《牡丹》、《牽牛花》,或者吳昌碩的作品,如《天竹花卉》、《杏花圖》、《紫藤圖》等,在課上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再配以中國古典音樂《高山流水》,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到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力都得到了激發與發展,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美術鑒賞的審美能力。同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從形式與內容上去指引學生進行美術鑒賞。最好在作品展示過程中配以合適的音樂,便于學生感悟與體會,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對作品內容與藝術風格的表現形式進行鑒賞,在自我探究與發現中提升審美能力。
四、結語
總之,美術教學重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我們要讓學生聯系生活接受藝術的熏陶;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認知提高審美能力并通過課后反思提高審美感悟。如此,我們的美術教學就能到達提高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錢錚.美術鑒賞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J].時代教育,2013(10).
[2]鄧春芹.創設動態美術課堂,走進審美新殿堂[J].中學時代. 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