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平
摘要:羊病重在預防,一經發病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方法?,F介紹山羊的常規治療方法(口服法、注射法、皮膚/黏膜給藥法)和常見山羊疾病(山羊痘、傳染性口瘡、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染性角膜結膜炎、梭茵性疾病、破傷風、布魯氏菌病、附紅細胞體病、食道口線蟲?。┑脑\療方法。
關鍵詞:山羊;疾??;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 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4-0060-01
1 山羊常規治療方法
口服法。通過飲水或拌料經口服給藥,是臨床實踐中常用的給藥途徑,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經口灌藥適用于食欲、飲欲下降嚴重或拒食的患病動物。
注射法。使用注射器或輸液器直接將藥液注入動物體內的給藥方法,包括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
皮膚/黏膜給藥。將藥物用于動物的體表或黏膜,以殺滅體表寄生蟲或微生物,促進黏膜修復的給藥方法,主要包括藥浴、涂抹、點眼、陰道及子宮沖洗等。
2 常見山羊疾病的診療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皮膚出現痘疹。注意與傳染性膿皰的鑒別診斷,后者主要在口、唇和鼻周圍皮膚上形成水皰、膿瘡,一般沒有全身反應。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制的山羊痘病毒弱毒疫苗安全、效果好,現已推廣應用。
羊傳染性口瘡,是由羊口瘡病毒(傳染性膿皰病毒)感染綿羊、山羊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性、嗜上皮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癥狀主要以在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的皮膚和黏膜形成丘疹、水皰、膿皰、潰瘍和疣狀厚痂為主要特征。疫苗接種是最主要的防治方法。對于患病羊的治療,可用0.1%~O.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面,再用2%龍膽紫、5%碘甘油等涂布刨面,每天2~3次。為防止繼發感染,可選擇應用抗生素等。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由多種支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高熱、咳嗽,胸和胸膜發生漿液性、纖維素性炎癥為主要臨床特征,取急性或慢性經過,病羊死亡率很高。免疫接種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方法。對于病羊,可用新胂凡納明治療,成年羊每千克體重0.4~o.Sg,5月齡以上幼羊每千克體重0.2~0.4g,羔羊每千克體重0.l~0.2g,每3天注射1次;也可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羊每千克體重0.05 mL肌內注射,每天1次;也可用泰妙菌素(支原凈),每100 kg飲水中加入Sg支原凈,使羊自由飲水,連用7天。用上述方法進行治療效果甚佳。
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及某些病毒等)感染引起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眼結膜和角膜發生炎癥,眼睛流出大量分泌物,發生角膜混濁、潰瘍為主要臨床特征。一般病羊若無全身癥狀,發病后應盡早治療,用1%~2%硼酸液洗眼,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銀溶液滴入結膜囊中,每天2~3次,也可以用0. 025%硝酸銀液滴眼,每天2次。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狀芽孢桿菌屬中的細菌感染羊引起的一類急性傳染病,包括羊快疫、羊猝狙、羊腸毒血癥、羊黑疫和羔羊痢疾,易造成急性死亡,對養羊業危害很大。羊快疫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以真胃出血性炎癥為特征;羊猝狙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的毒素引起的,以潰瘍性腸炎和腹膜炎為特征;羊腸毒血癥是由D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毒血癥疾病,病死羊的腎組織易于軟化;羊黑疫是由B型諾維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癥,以肝實質壞死為主要特征;羔羊痢疾是由B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出生羔羊的一種急性毒血癥,以劇烈腹瀉、小腸發生潰瘍和大批死亡為主要臨床特征。因為該類疾病病程短、死亡快,所以治療效果較差,主要以疫苗免疫接種為防控手段。
羊破傷風。由破傷風梭菌感染引起,主要經傷口感染。初期癥狀不明顯,中后期出現全身性強直、角弓反張、瘤胃臌氣等,羔羊常伴有腹瀉。在生產實踐中,應注意防止外傷感染,對傷口進行正確的外科處理,肌內注射青霉素40萬~80萬IU進行全身治療,同時皮下或肌內注射5萬~10萬IU破傷風抗毒素進行預防或治療。
羊布魯氏菌病。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以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流產、不育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病灶為主要臨床特征。對羊群進行檢疫、免疫,淘汰患病動物是控制該病的主要措施。
羊附紅細胞體病。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感染羊引起的以高熱、眼結膜蒼白、貧血、呼吸困難、黃尿、腹瀉與便秘交替、消瘦而衰竭死亡等為特征的疫病。剖檢病死羊可見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后期全身性黃疽;肝腫大、變性,肝表面有黃色條紋或灰白色壞死灶;脾腫大變軟。治療可選用貝尼爾(血蟲凈)治療,按每千克體重6 mg深層肌內注射,每隔48小時1次,連用3次,同時選用其他廣譜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
羊食道口線蟲病。食道口線蟲寄生于牛、羊的大腸,尤其是結腸,致羊腸壁形成結節病變,因此該病又稱結節病。可用阿苯達唑每千克體重10~15 mg,一次口服;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2 mg,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