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

【摘要】目的:探討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在早期藥物流產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60例早期藥物流產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對象僅口服米非司酮治療,研究組對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療,比較兩組對象的流產情況。結果:研究組及對照組對象流產成功率分別為96.67%、80.00%,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兩組對象胚囊排出時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研究組對象清宮2h出血量及陰道流血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聯合應用可有效減少清宮2h出血量及陰道流血時間,在早期藥物流產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早期藥物流產;流產成功率;不良反應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及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性意識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使得流產率逐年增長。早期妊娠是指孕12周以內的妊娠,為減少對象的痛苦及子宮損傷,臨床上常選擇口服藥物進行流產。米非司酮是臨床上常用的流產藥物,對妊娠49d以內的患者具有一定效果。但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單獨應用不適用于孕周較大的對象,且出血時間長,流產成功率低。本研究旨在探討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在早期藥物流產中的應用效果,以期提高流產成功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60例早期藥物流產對象,所有對象均經B超及臨床檢查診斷為宮內早期妊娠,孕周8~12周,采用藥物進行流產,且排除性傳播疾病、陰道炎、陰道出血、胎盤異常及藥物過敏者,對象均無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癥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根據入院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對象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6.53±2.34)歲,孕周6~11周,平均孕周(8.53±1.65)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67±0.68)次;研究組對象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7.68±2.55)歲,孕周7~12周,平均孕周(8.28±1.24)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03±0.58)次。兩組對象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對象僅口服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03)治療,25 mg/次,每日2次,保持用藥前后2h空腹狀態,連續服用3d。研究組對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口服米索前列醇(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68)治療,米非司酮采取常規服法,米索前列醇600tμg,于服藥第三天服完米非司酮1小時后服用。比較兩組對象的胚囊排出時間、清宮2h出血量、陰道流血時間、流產成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3評價標準
完全流產:在用藥2周內孕囊排出,或孕囊未排出但陰道有出血,經B超檢查宮內無殘留,孕囊排出后1周內,B超檢查子宮內膜正常;不完全流產:在用藥2周內孕囊部分排出,但出血量多需行清官術,經病理檢查有胎盤、絨毛膜殘留;流產失敗:用藥后孕囊未排出,需行清宮術;流產成功率=完全流產率+不完全流產率。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9.0,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x±s)及百分數(%)表示,分別行t、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性顯著,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對象的流產成功率
研究組及對照組對象流產成功率分別為96.67%、80.00%,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對象的流產情況
兩組對象胚囊排出時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研究組對象清官2h出血量及陰道流血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人工流產主要為藥物流產及手術流產兩種,手術流產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且易發生子宮穿孔、官腔感染等并發癥,影響再次受孕。藥物流產無創傷、患者痛苦小、服用簡單,且能通有效避免手術所致的并發癥。米非司酮可作用于子宮內膜或蛻膜的孕激素受體,使蛻膜細胞變性壞死,絨毛供血不足而導致孕囊停育。另外米非司酮還具有興奮子宮肌層、軟化宮頸的作用,但存在抗雌激素作用,使流產后子宮內膜修復速度及子宮敏感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的出血時間及蛻膜在官腔內的滯留時間。米索前列醇可以選擇性作用于子宮肌層前列腺素受體,促進子宮收縮,刺激宮頸纖維細胞,軟化擴張宮頸,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可協同性的促進子宮收縮及孕囊排出,另外還能減少藥量,具有增效減毒的效果。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聯合應用可有效減少清官2h出血量及陰道流血時間,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在早期藥物流產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