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萍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維與智力啟蒙發育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運用有效評價策略,給予學生更多的成功體驗,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無限潛能,從而確保閱讀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促使其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優質完成。通過教師的即時評價,學生能夠明確今后的學習目標,理清課堂的探究方向,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迎合社會的全能型人才需求,彰顯出人生的最高價值,這是素質教育核心價值的最佳展現途徑,也是教育現代化進程持續加快的一種必然趨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評價策略 分析 研究
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的最佳方式,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向,注重閱讀教學評價的合理性、真實性,同時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學生擁有強大自信,敢于突破思維局限,勇于探索未知世界,語文教學工作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新課程改革的明天才會更加絢麗與輝煌。評價學生的閱讀表現,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這將為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全面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下堅固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評價的作用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實際的理解情況,從而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及時改進活動方案,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這樣一來,語文課改成效就會愈發顯著。在評價中進步,進步中成長,學生全面發展,人才價值快速提升,有助于時代教育的創新發展,有益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完善構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然成長規律,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布置閱讀任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學生主動閱讀,在閱讀中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探究熱情空前高漲,評價效果事半功倍[1]。
二、小學語文閱讀評價的有效策略
1.賞識評價
我們以“發展性”“因材性”“賞識性”的理念讓評價個體自我參照,進行縱向比較。尤其是閱讀能力弱的學生,只要他們的表現有進步、有發展即為成功。我們應抓住時機及時運用肯定性、激勵性用語給予他們啟發、賞識,如:“功到自然成?!薄疤嵖喔?,成功一半!”“不懈奮斗,生命才輝煌!”“風雨過后定見彩虹?!薄坝幸环指?,就有一分收獲”……為他們貼上成功的“標簽”,發揮“標簽”效應,體現新課標中“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擇功能”。
2.互動評價
學生閱讀活動的特點之一,是學習活動空間大(在校、在家或在書店、圖書館、閱覽室等)、面廣(課內或課外),因而,教師、家長、同學、學生本人無一不是評價的主體。依據閱讀活動的這一特點,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成長記錄袋,內容設計大體可分自評與他評兩大板塊。自評內容包括自定目標(參考老師列出的導讀單選定“閱讀書目”或直接列出自己感興趣的“我想要閱讀的書目”)、自析過程(記錄閱讀過程和努力程度的“我的讀書時間”與“我讀過的書”)、自我展示(記載摘錄的好詞佳句與閱讀感想等);他評內容包括“家長的囑咐”(閱讀時間的安排監督與習慣養成)、“同學的期望”“老師點評”等。這樣,讓閱讀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面等易被忽視的內容作出全面公正的評價。
3.個性評價
語文課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要求,逐步做到獨立閱讀和寫作。教師應善于創設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臺,問題讓學生自主發現,讓學生自主思考、歸納,到溫故而知新[2]。可以從這幾方面來評價教師是否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語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一節語文課中,教師提出了多少個開放性問題,不是用唯一的答案去束縛學生的思路,而是啟發學生是多角度、多思路;是否尊重學生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是否鼓勵、表揚;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解決問題時間有多少;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多少人次;是否使課堂保持有效互動。許多老師走入一個誤區,在課堂上刻意追求花樣翻新,引導不夠,學生胡亂選擇,要學生朗讀,學生就選最簡單的一段,要求學生之間交流,學生就隨意交流……表面上課堂熱鬧,實際是學生游離在課堂重點之外,學生收獲甚微。我們應該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相信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上進心。不搞表面的虛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每個學生增強自信,發揮創造性的潛力,從而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4.全程評價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閱讀能力的發展是多種能力因素互相促進的結果,也是一條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閱讀評價不能僅僅是終結性評價,必須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的機會。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的表現與反應,尤其是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發表的見解、提出的疑問等要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我們可以利用教室的墻面做出不同專題的“評價欄”,結合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對他們在閱讀課中呈現的各種狀態作出評價。如反映精神狀態——“我最會聽”;反映參與、交往狀態——“我最愛說”;反映思維狀態——“我最能想”;反映生成狀態——“我最會用”。“評價欄”直觀、形象、長時、高效,它與學生又是朝夕相處,可以全程地跟蹤評價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如《麻雀》一課例文中學生的意見發表后,教師抓住契機,讓學生評價:“同學們,你們贊同他的說法嗎?請發表你的意見?!痹趯W生充分發表意見之后教師再進行正確引導點撥:“在你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希不希望得到幫助?”從而體會母愛的偉大。這樣既發揚了多元主體評價優勢,也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明確了價值取向。
三、結語
總之,小學生的見識淺,家庭教育層次低,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評價的影響,諸多教師的觀念也有待轉變。正確把握好閱讀教學評價中的“適時適度”,能使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參考文獻
[1]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聊城大學,2014(50)116-117.
[2]劉平.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4(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