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霞
【摘 要】改變教師實驗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實驗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在初中教育階段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改進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并補充一些有效的實驗,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EEPO教學模式,讓學生由被動、機械的操作變為主動、探究的實驗,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從而使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從而促使學生逐步形成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努力培養新世紀的創造型人才。
【關鍵詞】實驗教學理念 實驗興趣 實驗方法 探究創新有效性 教學策略
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獲得豐富的創新的新體驗和新感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組對《如何提高理化實驗的有效性》進行了課題研究,本人和本組老師經2009年3月課題開題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探索,本人對如何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有了自己的一些教學策略?,F小結如下:
一、轉變自己的實驗教學理念,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受長期的傳統的教學的影響,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化學實驗的教學方式和功能上,仍以標準化、同步化和批量化的實驗的教學模式侵占課堂教學,甚至還以說實驗代替做實驗或讓學生看實驗代替學生做實驗等現象,以前我對實驗教學的認識也比較狹窄初淺,對課堂的有效性的認識也比較模糊,對提高理化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不夠重視,做的探究也不多,因此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也曾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上述情況,不僅課堂有效性不高,還阻礙了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通過有關的課改培訓和EEPO的有效學習以及對課題的研究,我對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我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明確了提高理化課堂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在共同發展基礎上追求個性發展,逐步達到“面向全體,實現有差異的發展”。并把理論學習到的一些有益有用的東西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切實想了各種辦法提高化學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動力,是學生主動地掌握、領會科學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必要條件。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良好的情境是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和探究欲望的前提而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求知欲旺盛。例如:在探究燃燒的條件的課上,可通過燒不壞的手帕的實驗創設教學情景,先把手帕放在合適濃度的酒精中浸泡一會兒,然后拿出來說故意撒謊說:“我現在要燒掉這塊手帕”,學生心里就開始嘀咕,好好的一塊手帕燒掉干啥呀?多可惜呀?燒掉它有什么用呀等等猜想。然后看見手帕上有火在熊熊燃燒,然而火熄滅后,手帕還完好無缺,學生馬上就發出了驚呼聲:“啊,手帕沒燒壞,太神奇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的好奇心觸發了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啟動了學生思維的閘門,誘發出探求性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在對物質燃燒條件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幾個實驗(棉花分別沾水、酒精進行燃燒;給燃燒著的蠟燭罩上燒杯;木炭、煤球的分別點燃。)的探究已總結出了燃燒的幾個條件。這時,教師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同學們,根據你們已學過的知識,物質在水中可以燃燒起來嗎?你們見過水火相容嗎?想不想看,想不想自己來表演一個水火相容的實驗?。俊保ㄈ嘀挥袃蓚€學生回答:可以,都答沒看見過,都答非常想)學生的學習欲望空前高漲,接著教師指導一組學生演示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不一會兒,教室里發出一片驚奇的叫聲:“哇,真的燃燒了!化學真奇妙,能使水火相容!”這樣在一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動機,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不斷進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處在極度好奇,極欲想看、想做、想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從而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態度和情緒,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使課堂的有效性大大的提高。
三、改進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實驗教學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解釋化學現象的本質。教師要注意改進傳統的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各種探究性實驗,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逐步學會探究?!眰鹘y的教學方法不僅造就了大批缺乏創新意識的學生,也使教師懶于創造,在改變教學觀念后,我在教學中從自我做起,潛心挖掘教材,對教材中存在缺憾的實驗大膽進行改進,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對白磷燃燒前后的質量測定的實驗進行改進。白磷屬于劇毒品,取用時不太方便,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對空氣又有污染,而且有時將白磷置于瓶內還未稱量好反應前的質量白磷就自燃了,學生如果塞橡皮塞太慢實驗誤差也大,所以我就這樣改進:取一小?;鸩耦^(將火柴折斷后得到)置于試管內,用橡皮塞塞緊,并用試管夾夾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稱量,然后加熱試管,讓火柴頭燃燒完再稱量,可以觀察到天平平衡,同時還清晰看到試管內生成的白煙且白煙不斷下沉,進一步還說明了五氧化二磷的密度比空氣大。再如:教材中探究分子運動的實驗可以進行如下改進:用一內壁不同位置沾有酚酞試液的大燒杯罩住盛有濃氨水的小燒杯,過一會兒,大燒杯內壁的酚酞試液變紅。這樣改進不但可以證明分子運動,同時也能證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微觀的分子知識。這樣通過對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的改進,不僅使實驗步驟更簡單,實驗時間更少,實驗更環保,實驗現象更明顯,實驗效果更好,還激發了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活化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訂,《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34。
[2]劉紅云.創設問題情境 培養探究能力[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6,27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