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
跪跳起是小學體操技巧的常見內容之一,學習跪跳起動作重點要掌握擺、壓、提、收、站等主要動作環節,擺臂壓墊的協調配合是身體膝關節離開墊子的動力源泉,擺臂制動為身體騰起提供一個向上的牽引力,而用腳面和小腿壓墊是身體騰起的動力基礎。提腰收腿是在擺臂壓墊身體開始騰起后要進行的動作,此時提腰和收腿的時機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練習方式的創新,從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本節課特點鮮明,教師語言親和力較強,教學氛圍較好,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結構嚴謹、設計巧妙、構思新穎。整節課環環相扣,緊緊圍繞擺壓、跪跳等重點環節展開,設計了多種方式的練習,運用問題引導及游戲的形式進行熱身,運用墊子高低變化設計練習,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實際問題,有效幫助學生學習,全課呈現出新、趣、活、實等特點。
一、課的設計與實施的分析
1.準備活動構思新、形式活
課的準備部分設計新穎、構思巧妙。首先以游戲“種蘿卜”的形式慢跑進行熱身,并在慢跑熱身中突發信號讓學生快速搶位的同時要迅速做出腳背壓墊成跪立姿勢;緊接著又以提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上下肢活動,如回答問題正確學生雙臂上擺,回答錯誤雙臂下擺等。兩個游戲前后緊密銜接、構思新穎,將簡單的肢體活動與情境融合一體,有效完成了準備熱身的目的,這樣的安排也讓學生提前熟悉了擺、壓的動作,并在搶位游戲中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相互謙讓、團結友愛的品質。
2.基本部分方法巧、有層次
在準備活動的熱身中教師有側重地滲透了擺臂及制動的練習,進入主教材圍繞多種方式的跪跳練習層層深入、有效遞進。首先,建立動作表象。教師讓學生嘗試跪跳起動作,讓學生腦海中建立一個完整動作技術概念。其次,環環相扣。有步驟地安排跪跳行進、跪跳跳上、跪跳跳下練習。這些練習的安排與設計達到了擺壓協調配合的目的,如通過“大腳”(即腳背和小腿)像彈簧一樣使身體彈性騰起。再次,分層教學。教學中教師重點針對學生的個人能力,有選擇地開展了跪跳起、跪跳下、幫助跪跳起等練習,練習有層次并兼顧了個體差異。最后,組合練習。教師采用跪跳行進和跪跳起組合的形式進行練習,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向前的“動能”幫助學生完成跪跳起。經過上述教學環節,全課設計巧妙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改進意見及措施
本節課中,教師能有效地抓住跪跳起動作技術的核心,并且圍繞重點展開多層次的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此針對本節課提出三點建議。
1.場地設計要優化
本節課執教教師將小墊子擺放成雙層半圓形,在上課過程中由于地板比較滑致使半圓形排列的小墊子一次次滑動,從而造成場地局部學生練習時比較擁擠,不利于教學的具體實施。建議:使用直角“U”字型,使學生均勻分布在3條邊線上,既便于教師觀察與指導,也利于學生練習和觀察。
2.學生體操意識要強化
體操意識是體操運動的內涵,教學中應把體操意識貫穿于全課的始終,體操意識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如,做動作前伸手示意、動作結束后的亮相等。全課中對學生體操意識滲透較少,建議應進一步強化。
3.器材資源利用要謀劃
本節課一直利用小墊子展開跪跳起教學,但更多地是圍繞單個的技術環節設計,建議采用小墊子的組合式設計開展綜合式的練習,增強練習的針對性、挑戰性,并把技術與體能、運用有機整合。如,利用4塊小墊子擺放成階梯狀,利用擺壓跪跳形式進行跳上、跳下、跪撐、跪跳起組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