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笑


【摘 要】
目的:探究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在使用切脈針灸聯合補腎活血湯加減治療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將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1組與治療2組,50例治療1組采用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另50例治療2組采用口服促排卵藥克羅米芬+肌注注射用絨促性素治療。探討實施不同治療對患者排卵率、子宮內膜厚度、治療總有效率、妊娠率及流產率的影響。結果:治療后治療1組在子宮內膜厚度上顯著比治療2組高(P<0.05),在治療總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上治療1組(94.00%、82.00%、48.00%)與治療2組(78.00%、62.00%、22.00%)相比顯著較高(P<0.05),在流產率上(4.17%)顯著比對照組(27.27%)低(P<0.05)。結論:將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應用于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時能顯著提升排卵率、治療總有效率及妊娠率,卵子質量好,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流產率低,更為安全。
【關鍵詞】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補腎活血湯加減;妊娠率;治療效果
不孕不育是現代臨床中的常見女性婦科疾病,不僅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還會對患者家庭造成極大影響。影響女性不孕不育的因素非常多,而在所有不孕癥中,輸卵管堵塞較為常見,約占所有不孕患者的35%左右[1],其次是卵泡發育不良及排卵障礙性不孕,為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為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尋找一套適宜的臨床治療模式,現本院展開研究,將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在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報道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1組與治療2組,50例治療1組患者年齡28~42歲,平均(35.57±2.51)歲;50例治療2組年齡27~41歲,平均(34.61±2.55)歲。兩組組間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治療1組采用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具體措施如下:1)切脈針灸:從月經周期的第12天始,予切脈取關元、氣海、腎俞、歸來、子宮、三陰交、太溪、命門等穴,腎藏精,主生殖,腎氣旺盛,精血充足,沖任調和,乃能攝精成子,關元、氣海、太溪、命門、腎俞可益腎固本,調補沖任。歸來、子宮可化瘀而通胞絡,三陰交可補益肝脾腎,用以對沖脈、任脈、督脈、帶脈等經絡進行調理,每日1次,連續治療5次。2)除切脈針灸外,還加用補腎活血湯加減一起治療,效果更佳,筆者曾師從全國名老中醫陳慧儂教授,親臨并記載了名師大量治療不孕不育的經驗方,擅長運用吾師的學術經驗治療不孕不育癥,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用藥經驗及心得,如用補腎活血湯加減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效果顯著:①排卵前以補腎滋陰、活血化瘀為主,具體方藥如下:取菟絲子、桑椹子、龜板、旱蓮草、女貞子、熟地、益母草各10g,赤芍、丹皮、雞血藤各12g,丹參20g,7副,水煎服,每日3次。②排卵后以補腎壯陽,填精助孕為主,具體方藥如下: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紫河車、補骨脂、黃柏各10g,黃精、白芍、菟絲子、桑寄生、續斷、杜仲各12g,甘草5g,7副,水煎服,每日3次。
治療2組:采用高特制藥有限公司提供的克羅米芬(規格:50mg/粒;批號:國藥準字Batch:J0802)口服治療,每日1次,每次100mg;給予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提供的絨促性素(規格:2000單位/支;批號:國藥準字:171101)肌注,一般用量在6000~10000U,根據B超監測的卵泡大小來調整用量,每日1次或隔日1次,排卵則止。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治療后患者排卵率、子宮內膜厚度、妊娠率、流產率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流產率=流產數/妊娠人數×100%。2)根據臨床癥狀的改善評價治療效果,顯效:治療后患者月經來潮正常3個月經周期以上,B超顯示有正常卵泡發育并排卵,經前測血孕酮在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月經來潮正常2個月經周期以上,B超顯示有正常卵泡發育;無效:治療后宮頸粘液無變化,癥狀無明顯改善,BBT仍單相,B超監測無成熟卵泡發育及排卵,經前測血孕酮仍為低水平[2]。
1.4 統計學處理
對研究結果用統計軟件SPSS 19.0展開分析,用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百分比,當P<0.05時代表組間數據無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子宮內膜厚度前后變化
治療前組間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1組在子宮內膜厚度上顯著比治療2組高(P<0.05)。參考表1。
2.2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流產率
治療1組治療總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94.00%、82.00%、48.00%)顯著比治療2組(78.00%、62.00%、22.00%)高(P<0.05),流產率(4.17%)顯著比治療2組(27.27%)低(P<0.05)。參考表2。
3 討論
口服促排卵藥克羅米芬+肌注注射用絨促性素治療是臨床上對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常用治療方案,但該方案存在減少宮頸黏液,易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卵泡過早黃素化,會影響到卵子質量,增加流產率,治療效果不佳[3-4]。
筆者在婦科臨床工作中使用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后,發現該治療方法能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提升治療效果,增加排卵率、妊娠率,減少流產率,四者分別為90.00%、80.00%、45.00%、4.00%左右。在子宮內膜厚度上治療1組顯著比治療2組高(P<0.05),在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上兩組比較,治療1組顯著較高(P<0.05),在流產率上顯著較低(P<0.05),中醫認為,婦女存在的胞宮胞脈都是通過臟腑、氣血、經絡的作用而產生的,生殖主要與臟腑中的腎、肝、心、脾和經脈之任、督、沖、帶脈有關,腎藏精,主生殖,腎精充沛則沖任通盛,胎孕乃成。通過診察各部脈象指導臨床取穴并檢驗針灸效果,察知經絡臟腑氣血的虛實變化,能更好地起到調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從而使卵泡發育成熟而排卵才能妊娠。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中藥主要根據本人師從全國名老中醫陳慧儂教授所學到的治療不孕不育癥的學術經驗及所用經驗方藥,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用藥經驗及心得,對排卵前、排卵后進行針對性選擇,排卵前以補腎滋陰、活血化瘀為主,排卵后以補腎壯陽,填精助孕為主,結合切脈針灸,達到調補腎之陰陽,活血促排,填精助孕之功效。結合本次研究發現,當采用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流產率分別為94.00%、82.00%、48.00%、4.17%,這與徐璐、郭曉、吳信祥等人研究結果相符,證實該方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4]。
綜上所述,對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采用切脈針灸+補腎活血湯加減中藥治療后,能顯著增加子宮內膜厚度,增強治療效果,提升排卵率及妊娠率,且安全性高,流產率低。
參考文獻
[1] 謝樹紅.影響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免疫因素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7,19(05):500-503.
[2] 陳鈺儀,趙萍,賈節,等.不孕癥患者卵巢血流灌注預測卵泡發育的三維超聲研究[J].廣東醫學,2017,38(21):3287-3289.
[3] 林晴,姚吉龍.不孕癥患者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6,27(02):141-143.
[4] 徐璐,郭曉,吳信祥,等.楊丹紅治療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臨床經驗淺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1(09):7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