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在金文園長看來,一所好的幼兒園,應該是“三位一體”的,幼兒能成長,教師能發展,家長也能成長。
金文園長至今還記得那個故事。
那是30年前的一個清晨,孩子們正在陸續入園。小寶將一個熱乎乎的包子遞到了她的手里……他媽媽說,早上帶他吃早餐,孩子一定要揣著這個包子,說要給金老師吃。
“我平常也沒有對他做過更多的事情,就是午睡的時候,給他蓋蓋被子。”過了30年,故事依舊熱乎乎的,感動著記者和金文園長。
“你對孩子的關心,孩子接收到了,他就會給你更多的愛。”愛給予了她前行的力量。砥礪前行,她在愛的世界里創新園所管理,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直到現在,吃飯時,做夢時,她想的還是這些。
借助地域優勢抓特色
徐州,云龍山腳下,徐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二實幼)就坐落于此,與彭祖園毗鄰。無論是動植物資源,還是歷史文化資源,二實幼得天獨厚。
“借助地域優勢抓特色”,是金文園長確定的二實幼發展策略。借助省前瞻性課題《享受自然,快樂成長》,二實幼有了利用地域優勢資源的抓手。
2017年秋天,二實幼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園外上課。孩子們走出幼兒園在公園里寫生,繪制動物園旅游路線圖,在山間撿落葉拼秋之美……
“以前出去就是玩,現在是帶著任務。”大四班的譚淑婷老師說,以前不是沒有想過將課堂搬到戶外,而是害怕出安全問題。
“安全永遠是第—位的。但是不能因為怕出事故,就將孩子束縛在幼兒園。”金文園長說,要充分利用二實幼周邊的課程資源,幼兒園就必須給孩子更大的舞臺。二實幼每次組織幼兒外出,都會安排好醫生和相關人員,做到安全第一。
“孩子的能力出乎我們的意料!”譚淑婷老師驚喜地告訴記者,當看到孩子們繪制的路線圖和簡筆畫后,她由衷地感動。
園外豐富的課程資源,開闊了孩子的眼界,提升了教師的眼光。從園內到園外,不只是場地的變化,更是理念的更新。
孩子們在成長,教師們也在成長。“我們老師會先踩點,準備好各種材料,預設好活動方案。”大二班的劉雅惠老師如此說到。教師們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走出”中悄悄地發展。
而家長的參與,則深化了家園之間的關系。家長義工在介入幼兒的自然活動過程中,逐步了解了自然生長教育理念,逐漸掌握了放手讓孩子與大自然互動的家庭教育方法。
在金文園長看來,一所好的幼兒園,應該是“三位一體”的,幼兒能成長,教師能發展,家長也能成長。
有規范才能出質量,有內涵
2017年9月,金文園長離開工作了30年的徐州市公園巷幼兒園(以下簡稱公園巷),出任二實幼園長之職。15年的一線教師經驗,15年的幼兒園管理經驗,引領幼兒園發展,她游刃有余。
二實幼正在慢慢蛻變。行走在尚未布置到位的幼兒園走廊間,白樺樹干、竹枝等自然材料點綴其間,藝術化的布置和田園風格的裝飾,令人耳目一新。
“這些真實的材料自然,不矯揉造作。”金文園長說,現在各個班級都在進行環創,整體效果尚未出來。她強調環境“要美”,因為“藝術性的東西進入環境,才能震撼孩子的心靈”。
金文園長在公園巷,人稱“金點子”。“我喜歡創新。”當老師時,她的班級有創意,組織的活動常令人眼前一亮;當園長時,她的幼兒園要更美、更有創意。
在記者看來,她給二實幼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規范化。“我以前的管理方式是‘姐妹式的管理,現在是公對公的方式。”二實幼的朱淑益主任如此說。姐妹之間,人與人之間太親近了,有時候工作不容易開展,在上傳下達方面就不容易到位,而公對公的方式更容易開展工作。
“有規范才能出質量,有內涵。”她說,班級開窗通風,幼兒午睡管理,甚至晾曬毛巾等,這些看似小的細節,卻是一所幼兒園的質量和內涵所在。
細節不就是一個幼兒園,每個教師的愛心的體現嗎!
“二實幼硬件條件好,歷史悠久,我們要抓的就是內涵和質量。”金文園長說得極其認真。記者能感受到她的自信,更能感受到一個熱愛幼教的人,將心血凝結在這份事業上的熱誠。
只有走近孩子,你才能“走進”孩子
金文園長是自信的。她為二實幼選擇的方向,規劃的未來,基于她30年的幼兒教育生涯的積淀。
“只有走近孩子,你才能‘走進孩子。”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金文園長說,公園巷當時的老園長王玉對她啟發甚深。“她和孩子特別親,很快就能打成一片。”她身上也有著當年老園長對幼教的執著和熱愛。
在金文園長看來,她成長的關鍵是上公開課。“這個環節沒有從孩子的角度想。這個音樂孩子聽明白了嗎?理解游戲的內容了嗎?”第一次公開課,公園巷內的三四個老教師給她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
“開始覺得是在刁難我,但是后來一想,這不就是精雕細琢嗎!”
“對我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愛。”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塑造。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曾經讓我們成長的人和事!
《說量詞》是金文園長非常得意的公開課之一。“孩子說出一個動物,我就用簡筆畫畫出來。”沒有用其他教具,只有一支粉筆,最終仍舊贏得了滿堂彩。
“我不怕,我自信。”金文園長嘴角上翹,“用圖片多死板!”
在她看來,好教師是磨出來的。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唯有經歷過,方有成長。愛,也正是由此積淀而來。
金文園長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幼兒園區角游戲的嘗鮮者。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說起當年用茶葉包裝盒做區角的故事,她拿著筆畫出了徐州市第一個游戲區角的模樣:一個大玩具架,幾個包裝盒,簡單的擺放,便造出了徐州市第一個游戲區角。
她喜歡用筆去勾勒自己的想法,猶如設計師繪就藍圖一般。
那是在深圳考察完之后,她在回去的火車上開始勾勒自己所管轄的公園巷總部園的環創設計。當時,她是公園巷的副園長。
每間教室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改造后要變成什么樣子?12間教室,她要做到每間都不一樣。回到園所,她和每個班級的老師商量之后,很快確定了每間教室的風格和表現,如何體現孩子的參與,如何體現童趣和藝術性。一周初見成效,兩周就有了效果。當公園巷其他分園的老師過來參觀時,都覺得特別震撼。
她沒有覺得辛苦,反倒說,值!很滿足!創造滿足了人,也給予了人前進的力量……
在二實幼尚未完工的美術教室內,聽著金文園長對未來的規劃,二實幼全體教職工國旗下的宣誓浮現在我的腦海:
我是二實幼光榮的一員,我們的園風:求實、超越、協作、奉獻……我們謹記:安全第一,愛崗敬業,關愛孩子,關注家長,讓孩子每天都快樂!二實幼未來的愛的藍圖正在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