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宇

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天使,他們活潑、聰明,也孤獨、任性。獨生子女作為我國一個普遍而特殊的群體。需要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愛和付出。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些獨生子女的“小秘密”,用心感受老師的教育感悟吧。
目前,雖然我國已經開放二孩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家庭生二胎,但是獨生子女仍是一個普遍而特殊的群體。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在性格、行為方面不如非獨生子女獨立,而智力卻普遍比非獨生子女要高。因此,教師全面客觀地研究和評價獨生子女,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十分有必要。
在教育教學期間,我發現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確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差異,由此,我對獨生子女獨一無二的“小秘密”產生了興趣……小秘密一:任性、嬌氣、占有欲強,自理能力較差
案例1:
妞妞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性格特點比較突出。她開心的時候會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玩、一起聊天,不開心的時候就誰也不搭理。每天吃完午飯后,老師都會帶著小朋友們出去散步,可是總有幾個孩子因為吃飯太慢而不能準時參與,甚至大家散步回來時,他們還在吃飯,妞妞便是其中一個。每次吃飯前,妞妞總是先盯著飯菜看一會兒,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就是不愿意自己動手吃飯。老師問她:“妞妞,今天想不想和老師出去玩呀?”妞妞點點頭?!澳擎ゆそ裉煲缘每煲稽c,好不好?”妞妞不說話,也不動勺子。“如果今天妞妞吃得快,老師就獎勵你一面小紅旗,好不好?”妞妞馬上拿起勺子開始吃飯,可還沒吃幾口,妞妞就又開始東張西望了,直到老師準備帶小朋友們出去散步,妞妞才開始著急,一邊大哭,一邊喊著:“老師喂,老師喂!”
在上述案例中,以妞妞為代表的獨生子女有點小任性,沒有自控力,也沒有良好的進餐習慣,即便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也很難順利進餐。這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被父母寵愛著,精心照料著,從小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有的甚至嬌氣、占有欲強,分享及合作的意識較差。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幼兒園是一個培養常規習慣的好地方??墒牵變毫己眯袨榱晳T的培養僅僅靠幼兒園是不夠的,父母也要擔負起責任,與幼兒園達成教育共識。
教育建議:一日生活中,教師應從小事抓起,比如,讓幼兒學會自己吃飯,午睡后自己穿衣服,等等。幼兒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就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依賴他人的幫助。當然,教師也應多組織集體活動,引導幼兒學會合作,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玩具、零食等,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多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的在園情況,并向家長提出一些家庭教育指導策略。比如,給予孩子理智的、有節制的、有分寸的愛;讓孩子成為家庭中普通的一員,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教會孩子為他人考慮,學會分享;多讓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友愛、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更易于幼兒接受,且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小秘密二:聰明、乖巧,但存在“小大人”傾向
案例2:
胖胖是家里的獨生子,很喜歡講故事,還經常像個“小大人”一樣“管”著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晨間鍛煉時,胖胖從不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搶著站在隊伍的最前面,而是站在隊伍最后面,還要求我跟他一起站。我問胖胖為什么,他說:“站在后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誰插隊了!”吃午飯的時候,胖胖吃得很快,如果看到對面的蛋蛋還沒吃完,他就會很嚴厲地說:“蛋蛋快點吃!不然,我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你看我吃得多快?!钡暗耙宦?,急得哭鼻子。“不許哭,哭著吃飯更慢了!”有時候,胖胖沒有得到老師獎勵的小貼畫,就會自言自語:“我才不要小貼畫呢,那些都是騙小孩的!”平時,胖胖也總是喜歡囔囔:“哎哎哎,你這樣做不對!”
獨生子胖胖身上特別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小大人”傾向。以胖胖為代表的獨生子女平時接觸最多的往往是成年人,所以考慮問題常常會模仿成年人的思維和角度,有一種“小大人”的味道。這些孩子在家長的眼中是聰明而乖巧的,但這樣的聰明乖巧往往扼殺了幼兒應有的純真,因此,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并不是什么好事。我們都知道,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往往對孩子寄予厚望。比如,提前教授孩子文化知識,請家庭教師提前對孩子進行小學課程教學,孩子根本沒有時間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心智過早成熟,看待同齡小伙伴會有一種“居高臨下”之感,有時甚至不屑與他們為伍。
教育建議: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抓住幼兒獨特的一面,發揮其優勢。比如,如果孩子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那就經常組織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游戲,強化幼兒數的概念。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也要提醒家長多為孩子創造與同齡小伙伴玩耍的機會,允許孩子做符合其年齡特征的事情,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想法,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
小秘密三:排斥外界,但珍視友情
案例3:
諾諾是家里的獨生女,平時由保姆阿姨陪伴和照顧。在幼兒園里,諾諾是一個很安靜的小女孩,對外界似乎并不感興趣,甚至有排斥傾向。諾諾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我經常看到她們三個人一起進園,一起晨練,一起玩游戲,無論何時都會照顧到彼此,從來不會讓其中一個人落單,就連離園時間都和各自的家長約好了要一樣,一次午睡時,諾諾悄悄地在我耳邊說:“老師,我和米多多的鞋子是一樣的,我們一起買的!”我笑著說:“真的呀,你們的感情真好,鞋子都穿一樣的?!敝Z諾笑瞇瞇地說道:“對呀,因為我們是好朋友?。 ?/p>
以諾諾為代表的一類獨生子女往往生活在狹小的空間里,從小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很少與同齡人交往,所以他們并不擅長與不熟悉的人接觸,甚至不習慣集體生活,容易對外界產生排斥。此外,獨生子女獨處的時間比較多,久而久之,難免會感到孤單。所以獨生子女會比非獨生子女更加渴望友誼,渴望朋友的陪伴,一旦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就會非常珍借。
教育建議:教師應多鼓勵諾諾結交新朋友,引導她學會與不同的交往對象交流,同時也鼓勵其他幼兒主動與諾諾互動,一起學習、玩游戲,幫助諾諾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平時,教師應對諾諾這樣的獨生子女給予更多的關注、鼓勵和肯定,為他們提供更多參與集體活動的機會,增強其集體意識,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獨生子女的孤獨感。
獨生子女的“小秘密”還有很多,需要教師用心去觀察和發現。教師只有了解了這些孩子,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其揚長避短,努力達成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