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嫻靈
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活動項目,游戲中的孩子是忘我的,是投入的,是純真的。在孩子的游戲世界里,老師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何恰到好處地給予幼兒指導、鼓勵,幫助幼兒提高游戲水平呢?
游戲是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創設的環境中,自由操作、自主探索和學習,從而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累、修正和表達自己的經驗,獲得情感、認知、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然而,教師在開展和組織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活動時間少,不能滿足幼兒自由活動的需要;投放的游戲材料種類和數量較少,不能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教師組織方式不當,不能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需求;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積極調整策略,在游戲中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把滿足幼兒的興趣與需求作為教育的首要原則,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合作意識的空間,讓幼兒游戲真正“活”起來。
一、略施小計: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游戲剛開始時,教師通常會先向幼兒介紹游戲的規則和玩法,但由于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常常無法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此時,教師可以玩伴的身份帶領幼兒—起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指導與引導。教師還要懂得適時退出,以旁觀者的身份仔細觀察游戲中的幼兒,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再帶著幼兒需要的材料,以玩伴的身份加入游戲。這樣一來,既不會打斷幼兒游戲的思路,還能促進幼兒自主探索,拓展幼兒游戲的角度。
場景一:我幫你打包吧
今天“美味屋”的服務員是樂樂,游戲一開始,“美味屋”就熱鬧了起來,小顧客們紛紛前來試吃點心。見生意這么好,我就參與到了游戲之中。樂樂一見到我,就熱情地迎上來問:“你好,請問你要吃點什么呢?”我說:“我第一次光顧,請你給我介紹—下吧。”樂樂拿起菜單,對我說:“我們這兒有餛飩、餃子和面條,特色是招牌小籠包。你看你需要點什么呢?”于是,我點了—籠小籠包和—碗小餛飩。樂樂很快便端來了食物,“慢慢吃,小心燙。”于是,我和其他小顧客一樣,開始“享受美味”。
樂樂最擅長扮演的角色就是服務員了,所以我決定“為難”一下他。“樂樂,點心很好吃,可是太多了,我吃不下,怎么辦?扔掉太可惜了吧。”這下可把樂樂為難住了。這時,我做出很難過的表情,假裝準備離開“美味屋”。見我要走,樂樂馬上說:“你先別走。”然后樂樂轉身跑開了。我站在原地,想象著樂樂會如何處理這件事。過了一會兒,樂樂拿著保鮮袋回來了,他走到我的面前,說:“我幫你打包吧,這樣就可以帶回家去吃了。”原來,樂樂剛才是去向保育員阿姨要了一個保鮮袋——他創造了“打包食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上述案例中,我以“顧客”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扮演了一個“難纏”的顧客,并向服務員提出了一個他們從未遇到過的問題,促使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最終,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為“美味屋”創造出了“打包食物”這一情節。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有效推動了游戲發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雖然不是直接傳遞教育的意圖,但這種方式更加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征和幼兒的意愿,不會讓幼兒產生被干涉的感覺,充分體現了對幼兒游戲自主權的尊重。
二、會心一笑:鼓勵幼兒深入探索
教師在幼兒游戲時,應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使自己跳出幼兒的角色游戲,還原幼兒自主游戲的本色。有的教師認為,旁觀者的身份可以最為客觀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讓幼兒完全投入到游戲中。針對幼兒在游戲中的直接需求,教師會以最簡單的回答或表情給予其支持。
場景二:我要建一座更高的樓房
在建構游戲中,樂樂和幾個小伙伴在搭建房子。樂樂搭得很高,興奮地向老師炫耀道:“老師,你看我搭得是不是很高!”正在教室一角耐心觀察的老師聽到后,朝樂樂微笑著點了點頭。樂樂更興奮了,把剛搭好的房子推倒了,重新開始搭建新的房子。這一次,他小心翼翼地搭著,邊搭邊念叨:“我要建一座更高的樓房。”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簡單的一個表情便給予了幼兒極大的鼓勵和動力,促使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游戲中。這種以旁觀者的身份支持幼兒游戲的做法既簡單又直接,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幼兒在得到肯定之后,會更加積極地發揮主動性去繼續探索和創造。
三、適當引導:推動游戲順利開展
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偶爾也會受到材料的限制,導致游戲開展不下去。這時,教師及時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游戲材料,便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場景三:老師。我們做一本發型書吧
在開展區域游戲時,我看到嘉嘉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淘淘問嘉嘉:“你要理發,還是洗頭發呢?”嘉嘉說:“我想燙個美美的卷發。”“那你要燙成什么樣的呢?”嘉嘉說:“不知道啊,我要是能看到發型圖就知道了。”怎么辦呢?理發師犯愁了。這時,一直在旁邊觀察的我說:“嘉嘉,理發店里有一本書,上面有理發店的各種發型介紹。”可是,我們沒有這本書……“老師,我們做—本發型書吧。”淘淘主動提出要制作一本發型書。于是,掰口小朋友們一起找來許多好看的發型圖片,分類貼在紙上,然后裝訂成發型書。在接下來的游戲中,發型書越來越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四、不拘一格: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
孩子的舉動往往超乎我們的想象。教師應為幼兒創造寬松、自主的游戲空間,給予其適當的游戲引導,而不作刻板的玩法要求。在玩呼啦圈游戲時,一開始,我將呼啦圈的玩法教給了孩子們,但后來發現,孩子們創造出了新的玩法——有的拿呼啦圈當跳繩用;有的把呼啦圈立起來,玩起了“鉆山洞”游戲;還有一個小朋友拿著不同顏色的呼啦圈在地上依次擺放,排成了奧運五環的形狀。
幼兒不但具有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模仿能力也極強。在建筑區,幾個小朋友合作搭好了游樂場,其中一個小朋友拿起一塊弓形積木放在耳邊,給同伴“打電話”說:“我聽說游樂場建成了,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游樂場玩吧!”另一個小朋友拿著一塊長方形積木說:“好的,我們馬上就去。”通完電話后,該幼兒把弓形積木放在了另一塊方形積木上,因為他用的是固定電話;而另一個幼兒則是在長方形積木上一拍表示掛機,因為他用的是翻蓋手機。瞧,孩子們就地取材的能力多么棒,想象力又是多么豐富啊!
可見,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千萬不要讓孩子專物專用,這樣反而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扼殺他們的創造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引導和幫助幼兒不斷探索游戲的多種玩法,嘗試一物多玩。
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也逐漸被重視起來。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收放有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幼兒提供支持與幫助,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