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燁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一提到特異體質的幼兒,第一反應往往是問題、危險、隱患甚至是麻煩。但是,他們生來就如此“特殊”,教師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目光,更細致的照顧,更特別的保護,以及更有心的尊重。
對于很多人來說,“特異體質”是一個新鮮詞匯。在學術文獻中,“特異體質”又可稱為“過敏體質”指的是有些人對藥物的反應高于常人。究其原因,多是遺傳因素所致。目前,我國兒童過敏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每20名學前兒童中就有1名屬于過敏性體質,我們班的軒軒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位。
初遇“特別的你”
小三班有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天使,在這群小天使中,軒軒顯得很特別。我記得很清楚,在開學報名的時候,軒軒的媽媽拿著一張報告單憂心忡忡地找到我:“老師,我們家寶寶體質嚴重過敏,牛奶、雞蛋、蝦和海鮮,這些東西他都不能碰。”我接過軒軒的體檢報告單一看:牛奶和雞蛋4個加號,蝦3個加號,加號越多,表示他對該食物的過敏越嚴重。我沉思了一會兒問:“那除了這些食物,是不是合雞蛋、牛奶的餅干之類的加工食品都不能吃呢?”軒軒的媽媽點了點頭。“那把軒軒寶貝叫過來,讓他和老師們相互認識一下吧!”我想看看這個特別的小天使,也想讓別的老師也能注意到軒軒。
軒軒慢慢地朝著老師們走了過來,卻一直躲在媽媽的身后,怯生生地探出了一個小腦袋。我仔細打量了—下,發現軒軒的臉和脖子上都是一粒粒的小紅點。軒軒媽媽說:“他是過敏體質,很容易出汗,一出汗,身上就會出現濕疹,體溫過高的情況下,濕疹很難褪下去。我們平常不讓軒軒參與劇烈運動,就怕他出太多汗。這幾年,我們帶他看了很多醫生,都說這個沒法根治,只能等孩子長大一些,體質好一點,這些過敏癥狀就會緩解很多。我就是怕他在外面萬一出點什么事……所以,我們很少讓他跟外界接觸,軒軒的性格也慢慢變得比較內向。”我又詳細地詢問了軒軒的病史信息以及護理方法。軒軒的病歷顯示,他曾經出現過高熱驚厥、反復濕疹以及過敏性咳嗽等情況。
愛的進行時
由于我園接收的過敏體質的幼兒比較少,教師們的保育經驗也有限。作為軒軒的老師,我開始上網搜尋過敏性體質的相關知識,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護理常識以及突發狀況應對措施。遇到這么特殊的孩子,我很清楚,這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事兒,更關乎一個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我與園長、老師以及軒軒的父母共同為軒軒設計了一份特別的教育方案。
(一)“三位一體”促進生理健康發展
幼兒園“三位一體”是指在班級管理中,2位教師和1位生活教師(保育員)協作共同管理,提高班級保教質量。面對特殊的軒軒小天使,我們進行了“三位一體”頭腦風暴活動,細致地溝通和探討軒軒的保教問題,并總結出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制作了一張“特別提醒”的單子,上面圖文并茂地標注了軒軒的過敏源,并將其放在了比較顯眼的位置,提醒教師和其他孩子。此外,我還多次召集搭班老師及保育員,向他們普及了過敏性體質的相關護理知識。軒軒的出汗量比別的小朋友多,大量的水分流失會讓他的肌膚變得干燥,從而誘發濕疹,濕疹一旦發作,會吸收大量的水分,導致皮膚瘙癢難忍,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但是,小班的孩子還沒有學會主動喝水,于是,我用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小杯子,制作了喝水記錄表,并與孩子們一起商定游戲規則:孩子們每喝一次水,就可以往標記自己名字的杯子里放入一個五彩吸管。在放學的時候,我們評選出“誰是最愛喝水的寶寶”。在這個游戲的帶動下,軒軒不用老師的提醒就會主動喝水,每天補充了足夠的水分,誘發濕疹的頻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最后,考慮到軒軒內向的性格,在每次集體游戲中,我都會更加關注軒軒,并且有意“撮合”其他孩子和軒軒一起玩,在我的努力下,軒軒慢慢融入了我們這個大家庭。
(二)“家園溝通”促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園和家庭作為幼兒生活和成長最重要的兩個場所,幼兒在這兩個場景中的表現是否一致能夠反映出幼兒發展的穩定性。因此,教師有必要了解軒軒在家中的表現。
軒軒非常愛出汗,我每天都會與軒軒的媽媽聯系,一邊報告孩子的在園情況,一邊讓她及時為孩子準備一些純棉吸汗的衣服、毛巾及其他物品。平常的幼兒戶外游戲中,我還會請別的老師一起幫忙,注意軒軒的出汗情況,第一時間幫助他更換吸汗巾,防止孩子受涼。
一天,軒軒媽媽跟我抱怨,軒軒在家里不肯喝水,家人怎么哄勸也不為所動。我聽到這些,就將喝水記錄表的方法介紹給了軒軒媽媽,讓她與軒軒約定喝水獎勵的規則。果然,過了一段時間,軒軒媽媽反映,孩子的喝水情況明顯地得到了改善。家園合作的重點正是教師和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系,彼此溝通幼兒在家、在園的情況,一旦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共享或者設計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可是,好景不長,軒軒逐漸對媽媽給的獎勵失去了興趣,看來,我們得調整一下獎勵機制。我建議軒軒媽媽告訴孩子,運用同樣的喝水記錄法,一旦集齊喝水標記,就可以在雨天跟爸爸一起去外面踩水玩,或者用媽媽的化妝品給爸爸化妝,等等。只有讓獎勵變得有吸引力,軒軒才會遵守和媽媽的約定。
在幼兒園,我也有意識地將溝通內容傳達給軒軒:“聽媽媽說,軒軒小寶貝在家里喝了很多水,真是一個水潤寶寶,軒軒太棒了!”
愛的未來式
在我從事幼教的職業生涯中,我遇到過許多特殊的孩子,如有暴力傾向的,生來殘疾的,還有的孩子有嚴重的弱視……這些比較特殊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因此,在照顧軒軒的同時,我的思考也沒有止步。
(一)一視同仁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在老師眼中,這些特殊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并沒有什么區別,老師不能用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更不要隨意地給他們貼上“特殊”的標簽。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細心和平常心,我們就會發現,這些“特殊的孩子”并不特別。
(二)深入調查
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我們不能只將眼光放在教學設計上,更要針對不同的孩子,了解他們的細節。我園在開學初期,就會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向新生家長了解孩子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問卷中涉及幼兒的過敏史、心臟病史等具體項目。一旦出現了特異體質的幼兒,教師更要進行深入調查,了解更多的細節,并且做好齊全的準備工作。
(三)因人而異
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一旦了解到幼兒的特異體質,一定要第一時間上報給幼兒園的保健醫生,共同制訂出相應的保育措施。例如:有的幼兒對牛奶過敏,那么在全員幼兒食用牛奶點心時,一定要進行調整,避免讓過敏體質幼兒接觸到過敏源;對于有骨折史的幼兒,教師和保育人員一起,既要教導幼兒,不讓他與其他人過度牽拉,以免發生碰撞,又要隨時觀察和保護幼兒。
(四)熟知對策
在自然的工作及活動場景中,保教人員要根據保健醫生的指導和督促,熟知本班特異體質幼兒的保育措施。例如:在散步賞花時,教師可以教導幼兒如何保護自己,一旦發現對花粉過敏的幼兒,我們要及時作出醫學處理,讓幼兒學習教師的保育行為。
“特異體質”孩子的教養需要教師與家長付出更多的精力。家園攜手,我們要正視孩子的特別之處,為他們撐起愛的保護傘,呵護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