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郝紅梅
近年來,我園始終堅持以“三育合一,五健慧體”為發展方向,開展豐富多彩的“五健教育”園本化課程,讓全園幼兒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獲得全面發展。2016_-2017學年度,我園全面開展了一周五日的“五健課程”,并將五健課程劃分到每一個“五日”中,讓幼兒真正成為生活和游戲的主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品格和興趣,獲得健康成長。現將我園在戶外運動區域中的快樂發展情況進行總結,以期對其他幼兒園組織戶外運動有所裨益。
一、成長源于三方共育
幼兒園教育離不開教師和家長,更離不開孩子自己。在創建戶外運動區域過程中,教師沒有單純地去設計并劃分區域,盲目地添置材料,而是請孩子們一起研究討論,思考自己在戶外想玩什么,怎么玩,有計劃地對場地進行劃分,添置材料,制訂每個區域規則。同時,家長也會全程參與區域創建過程,主動設計、準備材料,和孩子們一起思考,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教師引領孩子學會基本的運動技能,幫助他們養成運動興趣和習慣。就這樣,在教師引領、家長支持和孩子主動參與下,我們的戶外運動樂園成功創建起來了。
二、成長源于科學規劃
我園教師利用幼兒園戶外場地條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巧妙設計區域環境,讓每一個幼兒在每個區域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游戲。例如,將空曠的前操場設置成“拼擺樂園”“箱趣樂園”:將柿子林改造成“挑戰樂園”,并根據需要投放梯子、輪胎、麻繩等有利于挑戰的游戲材料,滿足幼兒探究和冒險的心理需求;將陰涼且相對安靜的后院小樹林設置成“休閑樂園”,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玩摔方寶、抖空竹、下棋、彈球、耍子、挑小棍等傳統游戲;將連接幼兒園前后院的小路設置成“酷騎樂園”:在攀巖墻處設置“攀登樂園”;在沙地設置“沙堡樂園”;另外還有“輪滑樂園”“跳趣樂園”“平衡樂園”“龍獅樂園”等。在設置區域時,教師應主要考慮各區域間活動性質的合理搭配、幼兒的活動量大小和基本動作的難易度,從而有效開展戶外運動活動。
三、成長源于適合的材料互動
在戶外運動區域中,我們讓幼兒從自主體驗材料開始,每個區域中的材料均體現出操作性、豐富性、引導性、層次性等特點,同時關注材料在幼兒體能鍛煉和動手操作等方面的作用。教師精心設計材料,將其分為環保和購置兩大類。隨著孩子的游戲興趣和活動過程發展,兩種材料可單獨與幼兒互動,也可交叉互動,教師再結合幼兒的體能巧妙設計并投放材料。例如,同樣的牛奶箱,教師會裝入不同重量的報紙,讓孩子們自主搬運、搭建、拼擺,鍛煉體能,幼兒在與同伴一起搬運的過程中也會發展社會交往能力。
為了豐富每個活動區域的功能,提高戶外游戲質量,增強幼兒的運動技能,教師、幼兒和家長還一起制作了花轎、旱船、小毛驢、高蹺、舞龍、獅子頭等戶外區域游戲材料,收集廢舊紙箱、奶箱、易拉罐、飲料瓶等,滿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使他們的運動興趣、身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為幼兒的“五健”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成長源于有意義的情境創設
游戲情境能把幼兒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幼兒入境動情,明理知味,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將興趣指向學習內容。良好的游戲情境,能夠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鍛煉,幫助教師掌握幼兒的運動程度,提高戶外游戲的效果與質量。
(一)創設戶外游戲情境。促進幼兒主動發展
游戲情境就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創設的情節和環境。好的游戲情境,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對游戲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戶外游戲中,我們通過創設幼兒喜歡的情境,促進幼兒主動發展。例如,我園柿子林中的“挑戰樂園”很有士兵訓練的氛圍,經過和孩子們共同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在這里創設情境“戰斗吧,少年”。隨后,孩子們都認真地投入游戲,通過穿越雷區(木樁)、翻過高墻(大樹)、爬過鐵索(麻繩)等障礙,最終達到鍛煉的目的。又如,孩子們對送快遞非常熟悉,便在“酷騎樂園”創設出了“送快遞”的游戲情境。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孩子們的游戲情緒高漲,真正融入其中,有效地促進了主動性的發展。
(二)根據幼兒興趣創設情境
為了使幼兒能夠持續保持游戲的興趣和技能發展,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不斷調整游戲情境。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幼兒只有不斷經歷“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過程,才能獲得發展和完善。當我們通過觀察知道幼兒已經對某些戶外游戲產生了興趣,便要了解幼兒新的需要,捕捉他們新的玩法,激發其新的興趣。例如:在“戰斗吧,少年”游戲中,教師發現幼兒有扔球的興趣,便創設了炸碉堡、打仗等游戲情境,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在“龍獅樂園”中,幼兒在平路上能較協調地舞動,教師可支持他們到拼擺好的場景中舞動,以增加幼兒的游戲興趣,提高他們躲避障礙的能力,促進區域間良好互動。
五、成長源于巧妙的細節設計
(一)多彩區域游戲,促進幼兒體能發展
在戶外區域游戲中,教師應注重發展孩子的運動技能。例如:在“拼擺樂園”中,教師往自制奶箱中投放了不同重量的報紙,有1斤、2斤、3斤、5斤等,孩子們在提箱子的時候可以自由選擇能接受的重量,以鍛煉臂力,獲得自身發展;在“箱趣樂園”中,教師先鼓勵幼兒用紙箱拼擺出迷宮,然后讓他們在迷宮中鉆跑,在打地鼠情境中進行躲閃;在“平衡樂園”中,教師鼓勵幼兒利用大油桶拼擺高難度的路線,然后在上面行走,發展平衡能力;在“挑戰樂園”中,孩子們通過游戲情境發展走、跑、平衡、翻越、投擲等多方面能力;等等。
在戶外游戲中,我們還注重做到低強度、高密度、急緩結合、動靜交替。例如,在“酷騎樂園”中,孩子們總是蹬車,其腿部肌肉會很疲勞。因此,教師在“休閑樂園”投放了“加油站”,孩子們蹬累了的時候,可以去加個油放松一下,既有了強度的緩沖,又可以鍛煉上肢能力。
(二)“大帶小”活動,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展
“大帶小”活動實質上是為幼兒制造了一個較復雜的、動態的,與現實社會相似但又與幼兒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小型。社會環境”。幼兒在這個小型“社會環境”中更易養成良好的社會習慣,相互之間也會存在更多社會交往的機會,其知識與經驗的傳授也更為輕松便利。例如:在“酷騎樂園”中,大班幼兒會教小班幼兒騎自行車,會載著小班幼兒送快遞,不僅提高了大班幼兒關心愛護小班弟弟妹妹的情感,也會增進小班幼兒對大班哥哥姐姐的親近感;在“拼擺樂園”中,小班幼兒會給大班哥哥姐姐運紙箱,大班哥哥姐姐也會根據小班幼兒的設計進行拼擺,有效地發展了幼兒間的協商和合作能力;在“龍獅樂園”中,大班哥哥姐姐在舞龍舞獅時會隨時調整速度和方法,以幫助小班弟弟妹妹跟得上節奏。
(三)環境自由寬松,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
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因此,在戶外游戲中,教師應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包括游戲材料、游戲方式、游戲場地、游戲玩伴和游戲主題。幼兒能做的、能想的,讓他們自己去做、去想;幼兒能探索、發現的,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幼兒能計劃、安排的,讓他們自己去計劃、安排;幼兒能選擇、判斷的,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判斷;幼兒能獲取的,讓他們自己去獲取,成為游戲的主人。在寬松的環境中,幼兒顧忌得少了,就可以充分地想象、交流、表現,較好地發展了其創新精神。例如,在“拼擺樂園”“箱趣樂園”“平衡樂園”中,我們都會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設計、選擇和調整。同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表現,多采取肯定性態度,鼓勵幼兒自己去創造發現,促進創造力發展。
(四)幼幼合作。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在戶外區域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幼兒間的溝通與合作,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幼兒在“酷騎樂園”中“送快遞”,可以學習使用禮貌語言;幼兒在“拼擺樂園”中練習自由拼擺組合游戲,可以發展與他人友好溝通的能力;在“大帶小”游戲中,可以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五)積極自主的游戲,讓幼兒敢于挑戰自己
《綱要》指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幼兒期是培養個人意志品質的最佳時機,而戶外游戲則是培養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最佳途徑。對于幼兒來說,任何一項體育游戲都要付出努力,要克服比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困難。例如:在“平衡樂園”里,孩子們要克服恐懼心理,走過一個個高大的油桶:在“輪滑樂園”里,孩子們要忍住摔倒的疼痛,勇敢地站起來;在“攀登樂園”里,孩子們要戰勝恐高的心理,大膽攀爬;在“拼擺樂園”里,孩子們要承受一次次的失敗,然后重新拼擺;等等。
教師只有用心去了解幼兒游戲化運動的需要,科學研究他們的真正需求,讓每個孩子用自己最適宜的方式健康快樂成長,才能把戶外游戲設計成一本立體的書,讓孩子們在科學的游戲化運動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