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偉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因此,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生本資源的重要性,通過可視技術、言語的激勵等方法、手段,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近期,筆者通過觀摩“江蘇省第三屆高中青年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的3節“體育名師課堂”,對自主學習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一、網絡資源助力學生自主學習,技術手段提效率
1. 觀看視頻,自主創編
《花球啦啦操手位組合及創編》一課,執教教師運用平板電腦讓學生進行組合動作的自主學習與創編。平板電腦中有很多組合資源,學生可以從中自主選擇,并進行借鑒創編。借助受學生歡迎的電子產品,既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又能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可謂一舉兩得。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綜合素質,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可視化資源的運用在啦啦操教學中較為常見,如,讓學生觀看視頻資源中的組合套路,通過路線、隊形等變化,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但是,筆者認為可視化資源的運用,不能停留在淺層次的學生模仿、學習其中的幾個組合套路。若能在這些視頻資源的啟發下,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象,讓他們自主創編組合套路,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這種深層次的教學理念會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
2.運用慢鏡頭,一目了然
《背越式跳高——騰空過桿技術》一課中執教教師運用了智能教學一體機。跳高騰空過桿這類瞬間完成的技術動作,學生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看清教師完成的挺髖后仰、屈髖收腹、下顎內收、小腿上甩等技術動作,難度較大。執教教師考慮周到,將自己的示范動作拍成視頻,并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再通過畫面的定格,以線條標識配合講解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方向和順序,讓學生對整個技術動作一目了然。
將技術動作以視頻慢鏡頭的方式呈現,有利于學生直觀地觀察示范者的動作。筆者也曾做過嘗試,在立定跳遠教學時,為解決學生蹬地擺臂,雙腳離地一瞬間踝、膝、髖、肩、肘、腕6關節成一條斜線的問題拍攝了視頻,并以慢鏡頭的形式進行循環播放。學生練習中遇到困惑時可以通過觀看視頻調整自己的技術動作。經過反復自主練習、體會,學生的立定跳遠技術得到了提高。
運用視頻慢鏡頭進行教學還要防止教師過度講解的問題。有的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技術動作要領的目的,結合視頻成段地背誦文字稿。殊不知,這種做法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記不住成段的要領不說,課堂的練習密度也會大打折扣。反不如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跟隨視頻自主練習、自我體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動作要領中的關鍵環節進行總結,匯編成口訣。學生邊念自己創編的口訣,邊進行動作嘗試。教師及時巡回指導,解決個別學生的技術動作問題。這樣的課堂才會高效。
3.即時反饋,解決問題
《背越式跳高——騰空過桿技術》一課中,執教教師通過iPad錄制學生的動作,并及時反饋,促進學生提高動作的規范性。以這種直觀的形式將技術動作呈現,學生樂意接受,也能及時糾錯,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筆者認為,學生在自主練習過程中,通過iPad錄制技術動作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每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若得不到及時反饋,錯誤動作只會越做越熟練,后期再想糾正難度就會更大。通過回看自己的練習視頻,對照正確示范,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問題所在,進而及時糾正。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培養了自學能力,由“學會”向更高層次的“會學”走近一步。
4.課后強化,促進提升
如今,通信工具的發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一些練習手段、方法進行錄制,通過公眾號、微信、QQ等網絡通信工具進行發送,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內容既可以是課前的預習,也可以是課后的練習,目的是督促學生進行自主鍛煉。其中課后的自主練習,既是課堂的延伸,又能促進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乃至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二、以生為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提能力
1.降低控制欲,課堂更精彩
課堂上,部分體育教師的控制欲強烈,喜歡把每個環節緊緊地抓在自己手里,總想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上課時,組織流程完全按照教學設計進行,一絲一毫都不得馬虎,但結果卻總會不盡如人意。其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當教師刻板地按照既定流程進行教學時就會忽視學生的個體需要。換而言之,當教師所“教”的不是學生所“需”的,這堂教學課就注定不是成功的。
在3節展示課中,《花球啦啦操手位組合及創編》一課的執教教師在創編組合環節提出了一定的目標:運用所學手位,配合腳步,進行移動。讓學生自主創編,教師巡回指導,放低身姿,將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反而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收獲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背越式跳高—騰空過桿技術》一課的執教教師在過桿技術教學中,根據每組的練習情況,設定了目標: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不同高度的跳高場地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帶著目標,自主選擇,反復練習,教師則根據各組練習的情況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教學效果良好。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將舞臺還給學生,課堂將更加精彩。筆者在日常教學中也曾有過同樣的體會。羽毛球拍和羽毛球,2項器材在學生的手中變化成了高爾夫、棒球運動;抱著籃球在場地上“瘋跑”就成了橄欖球運動;對著墻打乒乓球就成了壁球運動??梢姡趯W生心目中,并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器材學生能自主開發出多種新型的玩法。
2.因人而異,科學分組
3位教師的課堂都以性別來分組進行練習。通過分組,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自主練習。每個組的成員們都向著一個目標進行努力練習。筆者認為,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運動能力、性別差異等特點進行分組練習。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目標,按照性別可以分為男生組、女生組、男女混合組;按照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可分為強強組、弱弱組和強弱搭配組等。練習過程中,小組中會產生領跑者和跟跑者,大家相互影響,共同提高。
三、巧設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啟發教學樂思考
《足球——挺胸式停球》一課的執教教師,從課的開始階段便拋出了一系列問題給學生。“挺胸式停球關鍵是什么?”“用什么部位?”“為什么沒有抱住球?”“球為什么會跑掉?”“怎么會砸到下巴?”體育運動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身體運動階段,而應該有思想的碰撞。執教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拋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在學練中尋找答案,而問題的答案也正是所學技術的重難點,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逐步掌握了技術動作。由此可見,拋問題能促思考,想問題能達目標,勤動腦能巧練體。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拋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指向性,不能漫無目的,要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體育課堂練而不思,屬于盲目的練習,邊思邊練才是提高學生認知的重要途徑。經過思考回答教師的提問還僅僅只是屬于被動的自主學習。當2人一組練習時,讓學生互相觀察,嘗試自己找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才是深層次的自主學習。在學練過程中,加深對知識、技術的理解,達成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精準的語言提示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