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娥
一、信念
絕大多數人之所以如此杰出,是因為在他們需要時有一批默默無聞的教師。--彼得.基·貝得勒
為什么我要選擇當教師?因為對教育這個職業的喜愛。教學永遠是一個變化無窮的工作。就算教材多年不變,但我的教法總在發展變化,更重要的是,我的學生一直在變化。所有的職業都是在改造世界,而唯有我所從事的職業是在創造世界,我所獲得的是任何數字都無法計算的生命價值和幸福成果。于是,我堅定信念:成為一名教師。
二、出道
我性格外向,能唱能跳。剛當老師,還沒有學會對學生板著面孔,更沒有學會批評學生。一個和藹的老師,一個能讓學生開心的老師,理所當然地被學生所喜歡。
三、“后媽”
工作一學期之后,因人事變動,學校安排我接任隔壁班的班主任,領導還說,所有的領導都認為我行,年輕氣盛的我一口答應了。就這樣,我意外地當上了接班班主任。
但我從沒意識到工作的壓力會增加很多,更沒想到從此教學工作陷入漫漫苦海。
四、受挫
由于前班主任是位男教師,有“鐵腕”手段,班風尚可。但我接班后,女生還好,男生可就不行了。一個月后,班里的紀律出現了嚴重問題,很多男生不守紀律,尤其是“四大金剛”橫行無忌,惡劣的情況引起了學校的注意。我不知所措,我反復問自己:我該怎么辦?我能怎么辦?我,只能采用“高壓政策”。
記得有一次上課,有位男生竟在我的眼皮下玩游戲機,我怒不可遏,堅持沒收。那男生怨恨地看著我,堅決反抗,我不顧一切地甩了他幾個耳光,狠狠地訓斥他,并罰他當眾檢討。但從那以后,那位男生開始處處與我作對,更可怕的是跟風的越來越多,我班迅速淪落為差班,很多老師都說領導所托非人。害怕的一天終于來了,校長在教師會上點名批評了我班,當時我羞愧無比,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鉆進去。
回到宿舍,我回想起當班主任一個月來,自己起早貪黑地陪伴著學生:早練、巡堂、課后輔導、查舍、噓寒問暖……可是,他們為什么一點兒也不為我著想呢?我才比他們大5歲呀!我泣不成聲。我還無可遏制地憤怒,憤恨領導把我推向“后媽”這個角色,惱怒學生的恩將仇報,也痛恨自己的軟弱無能。這種憤怒后來演化成一種充滿羞恥的痛苦,一直壓抑在我的心頭,促使我學習,促使我反思。
五、反思
應該慶幸的是,在受挫的情況下,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那就是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我回憶和學生交往的點滴,自己的不足較多,特別是一開始的過于嚴厲雖讓他們有所畏懼,但更多的是抵觸,而我當時只想立威,沒有在嚴的基礎上走進他們的內心,從而讓他們感覺我這個接手的班主任完全就是個“后媽”,因而在心理上已和我保持了較大的距離,甚至我獎勵那些優秀生時,那些差生也可能認為對他們是一種打擊,因為他們根本就很難獲得獎勵,但我又沒有通過其他方式去獎勵他們,這是我最大的失誤。
在反思中,我學會了冷靜,學會了理性。
六、蛻變
我改變了之前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開展耐心、細心的教育。我嘗試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并跟他們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感覺到我的友善,慢慢地愿意分享自己的心聲,對班級的事也積極起來,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好了很多,我也因勢利導,讓他們去感受班級凝聚力的作用。最后,這個班的中考上線率在所有普通班中是最好的,而且被評為文明班。
至今我不能說這個班級帶得多成功,但是,至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并且在和學生的交往中,我牢牢掌握住了主動權,我不再失控,逐漸體會到了做班主任的快樂。而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日趨成熟。
七、演繹
我的班級管理思路是這樣的:“嚴中有愛,魅力關懷”。我特別注重在常規習慣、示范帶頭、細處關愛三方面打基礎,一個班主任只要做好這三點,其威信自然就樹立起來了。常規和示范自不待言,細處關愛指的是班主任要擅于發現學生的每點進步和每個錯誤,及時表揚,科學批評,教師還要因人而異,把握尺度。嚴愛結合,細致入微,一定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007年,我擔任級長工作,2011年至今,我成為學校中層干部,擔任德育處主任一職,雖不再擔任班主任工作,但其實無論職位如何轉變,我內心深處還是熱愛班級管理,喜歡和學生交往,不過面對的學生更多,困難也各色了。
印象較深刻的是處理邵某問題的過程。邵某長得比較高大,脾氣犟,平時喜歡打鬧,有時還欺負比他矮小的同學。一次體育課,老師就帶他來德育處找我,說他又打人了,并且都已通知家長。我當時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他幾句,并讓他向同學道歉。誰知他毫不在乎地把頭一扭,看都不看我一眼,堅決不說話。
正在僵持間,雙方家長到達,各帶了一隊“軍師”。不問情由,家長們把對方孩子臭罵一頓。被打人小張的家長說:邵某不應該動手打人。邵某的家長說:小張不該亂說話。雙方家長要求驗傷,并賠償損失,當時情景比七國還要亂。但我清楚問題還得要解決。于是我先設法讓雙方家長冷靜,再分開與家長溝通,最后教育學生。經過幾小時的努力,終于平息了風波。
事后經過深刻的反思,我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學生,家長。我要求班主任在學生發生矛盾后必須先分開做家長的工作,取得家長的諒解和配合。對于學生,我們必須加強紀律和思想教育。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耐心,像邵某這樣調皮的孩子一定會變好的。而與家長的溝通也要注意講究時機和技巧。
通過科學的管理,多年來,我校都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件。每一件違紀處理事件都做到事實依據清楚,學校同意,教育為主,家長配合,班主任對學生安撫適當。
如今,我正努力向優秀的教育者邁進。我總在思考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教與育。教孩子學會知識,更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傳授知識和育人,哪一項更重要?育人為本。要在校園營造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圍,培養學生成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治學、治業、治國英才。
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今天,仍能夠堅持當一名普通教師的信念,在教育實踐中始終保持冷靜參透教育智慧,這樣的教育怎么會不被完美地演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