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
【摘 要】 目的:研究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構建及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外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應用傳統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應用臨床路徑開展護理工作,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輸液天數、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存在較大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應用價值較高,能顯著促進患者恢復。
【關鍵詞】 普外科;臨床路徑;護理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新的要求。為滿足社會對醫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醫院開展臨床路徑,成為21世紀以來的一種嶄新的醫療模式,臨床理路徑是一種診療標準化方法,該方法以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合理支付醫療費用為特征[1]。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整體護理模式,具有時間性和順序性[2]。筆者現對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醫院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普外科接收的患者100例進行研究,探討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構建及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將上海寶山區羅店醫院2017年1月至9月普外病房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
1)納入標準:①圍手術治療診斷明確,有手術指針者。②無認知知功能障礙,溝通正??膳浜蠙z查和治療。③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有家屬陪伴。④患者年齡小于65歲。⑤患者按照美國麻醉學會分級(ASA分級)為:Ⅰ~Ⅱ級。
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免疫系統嚴重疾病不能手術者。②遵醫行為差、死亡病例。③精神病、神經系統疾??;惡性腫瘤、過敏體質等。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傳統方法進行護理,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之后予以患者生活護理、用藥知道的、病情觀察等。觀察組應用臨床路徑開展護理工作,其內容如下。
1.2.1 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 由護士長以及護理人員組成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筆者在查閱既往回顧性研究及文獻研究成果基礎上,應用醫院信息系統調用最近1年內符合條件的病歷,從中隨機選取約30%的病歷為研究樣本,對其醫囑信息進行調查,對醫囑項目進行標準化后,手術者以手術日為分界線進行重新命名和分類
1.2.2 臨床護理路徑表實施
入院第1天:評估、治療、檢查、活動、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相關內容護理人員逐項落實,一般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專科評估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態,并積極與患者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治療等相關知識,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幫助患者進行各項身體檢查。
入院第2天:床位醫生根據檢查結果評估患者全身情況,教會患者或家屬深呼吸、肌肉松弛等放松方法的步驟來緩解緊張、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和做好皮膚準備。沐浴更衣、手術前飲食注意事項等,同時教會患者有效咳嗽及床上小便,向患者及家屬告知早期活動的意義。
手術前1天,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講解相關醫學知識,且盡量減少專業詞匯的使用,讓患者深入了解疾病和治療方法,讓患者知曉藥物、檢驗、治療處置、活動、飲食、舒適、排泄、皮膚、手術方法、目的、作用等健康教育幾個方面講解,并向患者介紹以往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同時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包括術前用藥、飲食指導等。
手術當天: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手術麻醉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心電圖監護的作用等,爭取患者主動配合。護理人員術前1小時將患者送至手術室,開通靜脈通路,幫助患者取適宜體位,通過鼓勵性語言、肢體語言等方式來讓患者放松身心,盡量讓患者感覺舒適。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觸摸、眼神、表情、手勢等方式來積極予以患者鼓勵,盡量減輕患者不良感受。術后全麻未醒者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清醒后且生命體征平穩采取有效半臥位利于引流,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情況。
手術后第1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協助患者有效半臥位,飲食宣教、繼續疼痛控制計劃、胃腸功能恢復計劃、褥瘡預防計劃、手術效果介紹及評估等予以患者康復指導,制定康復計劃,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術后2~3天,護理人員觀察患者身體狀況,通過查閱病歷等了解患者其恢復情況,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調查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輸液天數、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錄入相關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來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統計方法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方法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輸液天數、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醫療服務提出新的要求,提倡“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了滿足“以病人為中心”的要求和高質量有效發熱醫療服務,臨床路徑先后在各大醫院開展。目前,臨床路徑越來越多地被報道[3]。
護理工作作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可使患者用低廉的費用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讓患者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醫療費用”。
臨床路徑是醫生、護士和醫療工作中其他人員共同治療某種疾病,讓患者獲得良好的護理服務,以促進患者康復,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的模式[4]。臨床護理路徑則是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計劃性護理,以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以及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方式。在該護理模式下,使各項護理工作均能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需求,最終促使患者盡快恢復。
3 結論
綜上所述,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應用價值較高,能顯著促進患者恢復,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升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竇莉,陳曉虎.臨床路徑發展情況[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3(02):197-198.
[2] 仲麗麗,李海珍.自制臨床路徑表在血液透析誘導期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4):3129-3131.
[3] 劉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14(18):169-170.
[3] 盛霜.臨床護理路徑對改進膽囊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4,22(14):366-367.
[4] 孫洋.某三甲醫院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中臨床路徑的應用與效果評價[D].大連醫科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