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丹
一、提出問題
2011年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要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選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考命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全面準確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注意基礎向知識技能轉化,加強試題與社會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知識、完成任務的能力。分析近幾年中考命題,不難看出“聽音填詞、任務型閱讀、短文填空、書面表達”等題型得分率低,普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偏差。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我們與教師一起開展課題研究探索任務導學有效性策略。下面結合課題研究,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二、“任務導學”策略思考
(一)建構核心任務,體現學科素養
“任務導學”是指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 即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學習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漸進發展的學習模式。設計核心任務是任務導學有效驅動的關鍵,教師設計任務時應扣緊目標,體現課時重難點內容,能驅動學生主動預復習,促進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有系統地把握知識,領悟學法,提升技能,展示學習效果。初中英語教材提供了許多任務資源,有的任務脫離實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適當地增、刪、改、換任務內容,使任務貼近學生實際,扣緊文本內容,體現學科課時目標要求,能激發學生學科思維,能讓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達成基本學習目標,提升學科素養。
(二)優化核心任務,激活學生思維
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對材料感興趣了,才會激起情感,情感又會激起語言動機,提高語言技巧.。教師在教學中所設計的任務真實、有趣、貼近生活,有啟發性,能激活學生思維,喚起學生頭腦中的經驗,趨使學生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言實踐能力提高。
(三)優化任務導學,提升課堂效益
優化導學有效管理是質量的保證。為了提升導學效果,教師可以提早布置預學任務,借助有效措施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監控、自我反思,促使學生歸納小結、補缺補漏,及時有效快速完成系列任務。在任務導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知識訓練,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策略,促使學生有效發展。
三、“任務導學”策略在實踐中運用
“任務導學”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促進教師提高課堂駕馭能力,促進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效益。在實驗中筆者選上仁愛版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8 Topic1 Section A》一課,在不同的班級以不同的導學方式實施教學,結果所產生的導學效益也不同,分析如下:
【實驗班驅動性任務】
Look at picture,please guess“which season?”,and answ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Why?”
設計說明:在教學起始階段,教師以“Look at picture,please guess“which season?”為話題,以問題為線,以任務為契機,以“導學、導思、導練”為原則,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把握知識、活用知識、領悟文本內容,教師借助圖片優化語境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記有關知識。在猜一猜活動中激活思維,在音標“導學”中拼讀生詞。
【對比班的驅動性任務】
復習戶外活動短語,預習并理解掌握本課單詞及詞組,在課本上找出單詞,并結合課文內容釋譯問答“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實驗數據分析】
為了引導學生有效完成核心任務,促進學生達成課時目標。教師通過課前導學、預習診斷、課中導學、課中診斷、課后導練、課后檢測引導學生完成相關任務。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任務驅動效果比較好,通過課中診斷多數學生能達成課時目標(課中診斷拼讀能力及格率96%,釋譯能力及格率78%,短文填空及格率72%),而且及格率與優秀率比對比班好,尤其是詞匯理解運用能力較強(實驗班:釋譯能力優秀率78%,短文填空優秀率36%;對比班優秀率20%,短文填空優秀率2%)??梢?,實驗班驅動性任務難易適度,導學方法行之有效,能推動學生在“導練”中領悟文本內容,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知識。但是,還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差,預習習慣不良好,如果任務脫離語境缺乏內驅力,導學效果可能不理想(對比班課中診斷結果釋譯能力優秀率20%,及格率24%;短文填空優秀率2%,及格率22%)。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預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推動課堂效益提升,教師有必要重視優化任務,改進導學方式。
總之,在推進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領會《課標》精神,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創造性設計任務,有技巧地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促進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