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芳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那么,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上好數學課呢?下面我結合我們數學課堂推行的嘗試教學法談談自己膚淺看法。
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活動的特點:
(1)通過學生嘗試活動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嘗試目標非常明確。
(2)學生嘗試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是一種有指導的嘗試。
(3)嘗試形式主要是解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所提出的嘗試問題。
嘗試活動構成的三要素:
(1)嘗試活動的主體:指進行嘗試活動的人,這是首先必須的條件。
(2)嘗試問題:嘗試是一種針對性的活動,那么嘗試問題應成為嘗試活動必不可少的因素。
(3)探究活動:它是聯系主體和問題的紐帶,也是嘗試主體解決問題的過程。
嘗試教學的特征:先試后導,先講后練。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一、基本訓練
包括口算基本訓練、應用題基本訓練、公式進率基本訓練等。小學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要靠天天練,這樣,把基本能力的訓練落實到每一堂課之中。二.、導入新課
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揭示新課題。一般要編擬一道準備題,從準備題過渡到嘗試題經舊引新,能充分發揮知識的遷移作用,為學習新教材鋪路架橋做好準備。同時,使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這堂課學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直觀的教具、形象的情境圖往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一步時間不長,但很重要。要花一、二分鐘,開門見山,立即轉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第一步:出示嘗試題。這一步是提出問題。數學知識大都是通過習題形式出現的。出示的嘗試練習題要同課本中的例題相仿,同類型同結構,這樣便于學生通過自己嘗試解決嘗試題。
第二步:自學嘗試
出示嘗試題后,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這時引導學生嘗試解決例題就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既然學生已經躍躍欲試.教師就順水推舟讓他們試一試。一般讓上、中、下三種程度的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練習。練習時,教師要巡回視察,及時了解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學生練習時,可以看看書上的例題。一邊看,一邊做。嘗試練習結束后,就轉入第三步。
第三步;學生討論
嘗試練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后,可能一部分學生做對了,一部分學生做錯了。教師根據學生板演的情況,引導學生評講討論,誰做對了,誰做錯了。板演的學生可以講講自己為什么這樣算的道理。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在評講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已在嘗試講算理了。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學生嘗試算、嘗試講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對嗎,講得對嗎。這時聽教師講解已成為他們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當即轉入第四步。
第四步: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識,還必須懂得算理,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因此在學生嘗試練習后,教師要進行系統講解.這里教師的講解同過去舊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從頭講起,學生親自嘗試做了練習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教材關鍵的地方重點進行講解。最后這一步,教師講解,可以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三、試探練習(第二次嘗試練習)
一般采用幾個學生板演,全班學生同時練的方式進行,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特別要了解差生的情況。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饋,通過板演評講,教師可以重點補充講解,解決中、差生學習新知識存在的問題。這一步可以說"進行新課"的延續,又為下一步學生課堂獨立作業掃除障礙。
四、課堂作業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新知識,提高練習效率,應該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安靜地在課堂里完成作業,這是一堂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布置作業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為優秀生另外準備“超產題”。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巡回輔導,特別對差生,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課內補課”的效果特好。
嘗試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它用嘗試題引路,引導學生自學課本,這樣就能充分安揮教科書的作用;嘗試練習后,引導學生討論,發揮學生之間相互作用;最后教師講解,保證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這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以上五個步驟是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新課時所用的,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包括以下六個環節:
(1)基本訓練(5分鐘);(2)導入新課(2分鐘);(3)進行新課(15分鐘);(4)鞏固練習(6分鐘);(5)課堂作業(10分鐘);(6)課堂小結(2分鐘)。
這一教學結構的優點在于: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加了練習時間;改變了滿堂灌的做法。
在嘗試教學中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注意靈活運用,要吸取精華,為我所用,以一法為主,輔以多法。應用嘗試教學法的內容則一定要遵循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基本模式,并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與其它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設計好嘗試題。
概念課教學程序為:展示問題——學生看書——回答問題——教師講解——鞏固練習——歸納小結。習題課:首先應確定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然后選擇相應習題,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設計好一定梯度和層次的嘗試題,通過嘗試練習,師生評議,再次嘗試的程序進行。復習課:應設計一些問答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填表、填圖題和解答題。通過完成上述題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